魚類研究國寶沈世傑教授21日傍晚辭世 享耆壽99歲

[周刊王CTWANT] 終其一生都在致力於魚類研究、甚至被譽為魚類研究國寶「老漁翁」的沈世傑教授,目前傳出於21日深夜逝世的消息,享耆壽99歲。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前中研院博士生曾晴賢也在FB上撰文公布此噩耗,當中也感嘆表示「幸好您走得相當平靜,願祝您前往極樂世界,可以跟師母團圓了」
曾晴賢教授於21日晚間撰文送別恩師沈世傑教授,曾晴賢教授提到,自己於21日當晚接獲家屬通知,得知這位一生致力於魚類學研究的導師已於傍晚安然辭世。
曾晴賢教授回憶,沈世傑教授一向瀟灑的人格風範,也表露出在沈世傑教授百歲之際遭遇這般噩耗,自己的情緒久久難以平復「幸好您走得相當平靜,願祝您前往極樂世界,可以跟師母團圓了!」
曾晴賢教授也提到,沈世傑教授人生經歷過顛沛流離的年輕歲月,但是能夠在逆境中學習與成長,之後在臺灣大學動物系奉獻一輩子,從事最冷門的魚類學基礎分類研究,用功之深眾所皆知,身教言教都堪為表率,著作等身更是不在話下,對於臺灣魚類學研究的貢獻無庸置疑。
自己則是在1979年間有幸得沈世傑教授的收留與栽培,雖然也追隨他的腳步作為人師,但是曾晴賢教授自肘對於學術的功力可能百無得其一「此乃個人無法學到恩師非常專心的做學問態度。」
曾晴賢教授也分享一篇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的報導,從中可以看到,沈世傑教授生於1926年,原籍山東掖縣,少年時便遭遇日軍侵略,年僅13歲因戰火中斷正規學業,在東北與青島等地辗轉求學,期間還曾在洋服店(西服店)及汽車零件商打工。抗戰勝利後,因其初中學歷是在日本佔領區取得,受到國民政府認定為「偽學生」,幸有二哥協助得以進入青島市立高級中學。
儘管因跳級而錯失高一必修課程,沈世傑教授在高中時立下志向,原計劃投考瀋陽醫學院以求醫救人,然而1948年中共軍隊逼近瀋陽,他只得逃回青島。當時一位同班同學提議前往臺灣發展,這臨時起意的決定從此改變沈世傑教授的人生軌跡。
抵臺後,沈世傑教授一邊擔任代課老師,一邊積極備考升學,最初希望藉由就讀動物系轉入醫學系,但在臺灣大學動物系就讀期間,遇到了系主任徐錫藩教授,後者勸他放棄醫學夢想,轉而投入預防醫學。
大二暑假期間,沈世傑教授隨同徐教授深入彰化,從溪湖到鹿港等地採集釘螺標本,體驗田野工作的辛苦與樂趣。隨著臺大動物系在學術重心上出現變動,加上美國漁業專家Dr.Willis H.Rich來臺推動漁業生物研究,沈世傑看準時勢,毅然轉向魚類分類的研究領域,加入漁業生物試驗所劉發暄教授門下,展開他日後長達數十年的魚類學探索。
1959年,沈教授遠赴日本東京大學水產研究所進修,期間更曾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求學。1966年,他以香港比目魚為題完成博士論文,取得東大博士學位,次年返回臺大任教,並先後在中研院動物所任副研究員與研究員,直至1999年榮退。
退休後,沈世傑教授仍持續以兼任教授身份耕耘學術。多年來憑藉敏銳觀察力與出眾記憶,創見性地發現500多種新紀錄種、40多種新種及3個新屬,並在1970年代揭示管鼻鯙屬生命週期中三種色相的奧秘,還證明蓋刺魚科中不同體色代表不同性別的轉換。1993年,他主編的《臺灣魚類誌》出版,以精美彩色插圖和最新研究成果,成為國內魚類學界的重要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
農村水保署攜手師生走讀金牌農村華南社區 自然公園激盪人文風采
(22 分鐘前) -
三芝櫻花季文創聯展 展現北海岸農村藝文特色
(29 分鐘前) -
『 無.界.藝.境 』— 鄭月妹 × 波翼藝術 聯手打造跨越時空的新水墨藝術展
(33 分鐘前) -
印尼高人氣女星代言台灣觀光 旅展吸引粉絲行銷台味
(4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