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8° / 19° )
氣象
2025-04-07 | 周刊王

賜死作文3/教育不平等?全台僅17%中小學設閱讀推動教師

賜死作文3/教育不平等?全台僅17%中小學設閱讀推動教師
國教署希望提升中小學學生的閱讀素養,但目前全台僅有576所學校設有閱讀推動教師,只佔17%。(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為搶救台灣學生閱讀力,教育部國教署已推動「提升國民中小學學生閱讀素養實施計畫」長達15年,其中包括強化偏遠地區閱讀資源及增加閱讀推動教師,不過,根據統計全台目前僅17%中小學設有閱讀推動教師,部分學校因員額編制,甚至連申請閱讀推動教師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影響教育平權。

你多久沒看書了呢?相信不少人連上一次看書的時間都記不清。根據《2023臺灣民眾閱讀行為暨實體書店》產業洞察報告,近8成受訪者平均每天閱讀不到1小時,更有超過20%的受訪者每周不閱讀,顯示國人閱讀習慣的零碎化。

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政鴻表示,國中小圖書館肯定是吸收閱讀養分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場所,更是孩子閱讀養成最關鍵的黃金時期,所以需要專職專任的圖書老師,帶領著孩子親近書本,讓孩子樂在閱讀。

教育部推行的「國民中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計畫」,使得許多學校能藉由閱讀推動教師的專業,推動閱讀素養。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中小學圖書館委員會主委曾品方表示,目前全國擁有閱讀推動教師的學校僅576所,只占全國中小學17%,這些教師屬於兼任,每年需重新審核後,且部分縣市因經費有限,導致圖書教師職位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進而影響學生的「閱讀受教權」。

就算是資源相對豐富的台北市,目前國小也僅有17校設有閱讀推動教師,台北市閱讀教師高毓屏表示,身份不明讓許多老師的推動熱忱消磨殆盡,校校設置專職閱讀推動老師,才是國家涵養閱讀力的長久之計。

教育部表示,國教署114年編列3.7億元預算推動閱讀教育,閱讀推動教師是一個示範性計畫,還需要地方政府共襄盛舉,目前包括新北市、基隆市、屏東縣、高雄市都額外挹注經費。

雖然教育部砸下大量預算,但學生閱讀能力卻更往兩極化發展,且低分族群持續增加,到底原因何在?專家推測原因與資源、教學環境有關。

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從2001年開始,舉辦逾50個國家參與、每5年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進行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根據2021年PIRLS的結果,台灣小四學生的閱讀素養能力,屬於低分水準以下的比例從2016年的8%增加至2021年的12%。


賜死作文3/教育不平等?全台僅17%中小學設閱讀推動教師
許多偏鄉只能依賴行動書車讓孩子能增加閱讀機會,資源不足,也讓閱讀素養的城鄉差距日漸明顯。(圖/報系資料照)

PIRLS將學校依人口數分成3類:50萬以上的大城市、5~50萬之間的中型城鎮以及5萬以下的小村鎮。PIRLS 2021台灣研究團隊成員之一、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明蕾曾受訪指出,進一步分析台灣學生的表現,大城市優於中型城鎮、中型城鎮優於小村鎮,這與資源有關,並不令人意外。

不過,過去大城市與中型城鎮相差較近,但在2021年的調查中,卻出現大都市獨走、中型城鎮與小村鎮靠近的趨勢,顯示低分族群擴大,令人擔憂。

陳明蕾分析,PIRLS調查中有針對教師進行問卷,台灣老師對工作的滿意度比過去調查差,普遍反映台灣小學教師並不滿意現狀。細部探究原因,愈小的學校,老師除了教學之外,還有沉重的行政工作與各種瑣事,因此可能影響老師全心投入教學,家庭環境好的孩子本來就具有資源,而弱勢孩子則會受害,這可能是學生兩極化的原因之一。

弱勢孩子沒辦法選擇出身家庭,因此學校能否幫孩子跟上其他同學,更顯重要,陳明蕾建議給老師多一點空間,讓老師可以放下雜事,且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讓程度差的孩子不過度落後失去學習動機,程度好的孩子更體會閱讀樂趣,而不再只是獲取知識的功能導向。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