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隊女孩大甲媽祖遶境初體驗與信仰衝擊

[周刊王CTWANT] 「我走完大甲媽遶境回來,整個人曬到像熟蝦一樣。」伶伶邊翻著手機裡的曬傷照,邊笑說這是一段「又熱又餓卻又超感動」的旅程。《歡迎光靈 慢慢聊》第九集中,伶伶、油米與凱莉圍繞著「信仰」這個有趣又帶點神祕色彩的主題,聊起大甲媽遶境、炸寒單、教會生活、宗教與現代人之間的拉扯與理解。
走在信仰裡,也是在走進人心
伶伶首次參加大甲媽遶境,選擇從西螺大橋起走,半夜十點,橋上空無一人,那份孤獨卻也意外地莊嚴。「當我發現,真正的隊伍是在橋的那頭慢慢聚集時,那種靜中有動的感覺,真的讓我雞皮疙瘩。」並且被整條路上的「福食」感動,她說:「那根本是宮廟版的補給站,每個信眾準備的食物,都像是在說——你不是一個人走這段路。」從饅頭、豆漿、到水果,滿滿的台式溫暖讓她感受到一種社會中的「共享善意」。這場宗教活動不是宗教專屬,更像是一場用身體走過的社會學課堂。
炸寒單、搶孤與人心的勇氣練習
節目中三人也提到對民間信仰活動的觀察。像是「炸寒單」,她們談到那不只是保平安的儀式,更是一種自我挑戰與贖罪的象徵。油米說:「我朋友的老公每年都去炸寒單,對他們來說,那是一種替家人求平安的行動。」伶伶說:「我看到乩身被炸到流血,我真的無法理解,但也很佩服那份信念。」
她們聊到這些傳統活動,看似「激烈」,實則是一種身體的意志訓練,也可能是人們面對生命困難時,用宗教儀式去投射與釋放情緒的方式。而「搶孤」、「搶頭香」則讓凱莉提到,曾看到一位信徒跑太快,不小心撞倒了整座香爐,「神明是慈悲的啦,大家應該會原諒他的吧。」這句話引起全場笑聲,也讓人感受到台灣信仰文化裡,那種嚴肅與幽默共存的精神。
宗教是信仰,還是生活的一種選擇?
節目後段,三人也聊到基督信仰的生活體驗。凱莉分享:「我小時候有被送去教會做禮拜,有次在遊戲時間被鞭子掃到嚇到,從此不敢再去。」這樣的童年陰影讓她對宗教敬而遠之,但她仍認為「聽牧師講話其實蠻療癒的」。油米也曾接觸教會活動,「教會裡那種不認識的人卻無私對待你的感覺,真的讓人暖起來。」但當被要求「一定要受洗」時,她也坦白:「我家是拜拜的,我真的沒辦法。」凱莉則分享自己曾在夜生活迷失時,朋友為她禱告、寫下祝福的文字,讓她意外感受到支持與愛,「即使我不是基督徒,但那瞬間我是有被感動的。」節目三人一致認為,宗教本應包容、尊重,而不是強迫。「我們能從信仰中得到安定,但也可以選擇保持距離。」
《歡迎光靈 慢慢聊》第九集 是一場從遶境到教堂的對話,是啦啦隊女孩用笑聲與故事走過信仰的邊界,也用理解的語氣,聊出對文化、信仰與人的尊重。不管是抬轎還是禱告,我們追求的,都不是儀式本身,而是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式,安頓內心。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7縣市高溫警示 屏東亮橙色燈號「三地門飆37.3度」熱爆
(14 分鐘前) -
女遊越南返台確診麻疹傳染同事 匡列接觸者235人
(17 分鐘前) -
從小號到人聲 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好友音樂對話
(18 分鐘前) -
北市承德路工地鷹架傾斜 建管處開罰勒令停工
(20 分鐘前) -
台中移居不宜居?民代曝沒錢買房小心挨罰
(2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