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2° / 22° )
氣象
2025-04-26 | 周刊王

梅雨季節何時來 氣象專家指「這時間」開始注意

梅雨季節何時來 氣象專家指「這時間」開始注意
(示意圖/李宗明攝)

[周刊王CTWANT] 根據「天氣風險管理開發」文章表示,週六由於受到華南雲雨區及東北季風增強影響的關係,北台灣將出現明顯降雨,天氣濕涼,南部與台東地區受影響較小,南北天氣落差顯著。週日東北季風減弱,華南雲雨區遠離,將迎來短暫的穩定天氣。但下週一又將有另一波鋒面通過,中部以北與東部地區將再次轉為有雨,所幸鋒面移動速度快,預計週二天氣恢復穩定。

未來天氣方面,24日至30日,華南雲雨區與鋒面將持續影響北部與東部地區,至4月28日前雨勢較明顯,之後逐漸趨於穩定。5月1日至7日,雖然北方有鋒面活動,但因冷空氣強度不足,推動南下有限,因此天氣大致偏暖穩定。5月8日至14日北方略有偏濕訊號,預估梅雨鋒面正在醞釀中。5月15日至21日則再度出現偏乾訊號,顯示梅雨鋒面建立的時程仍不明朗,5月中旬將是關鍵觀察期。

而針對即將到來的梅雨季,「天氣風險管理開發」文章中提到,最新預測指出,整體雨量將介於正常至略偏少之間。文章中分析認為,太平洋高壓勢力偏強、西南季風進入南海強度較弱,以及鋒面建立位置偏北,都是影響雨量的主因。雖然去年颱風帶來豐沛雨量,加上水利單位調節得當,目前水庫蓄水量尚稱充裕,暫無缺水之虞。

不過即使整體雨量偏少,梅雨季期間鋒面仍有機會發展出強烈對流,午後雷陣雨也會開始出現。文章中也提醒,台灣汛期從5月至11月,短時強降雨的威脅仍不容小覷。

至於颱風動態方面,由於5月至7月高壓勢力強盛,初期颱風生成數量可能較少,但7月進入正式颱風季後,需密切關注颱風生成與路徑。未來還會根據實際情況,持續更新颱風趨勢預測。

氣象專家賈新興也表示,有利梅雨形成的指標觀察方法。透過「垂直風切指標」(藍線)與「水平風切指標」(紅線)判讀,一旦垂直與水平風切指標同時轉為正值,表示大尺度環流系統轉變,局部環境也變得不穩定,台灣就會進入梅雨期,高強度降雨發生的機率也將提高。

目前依據歐洲模式、歐洲AI模式、美國系集模式預測,至5月9日之前尚未建立有利梅雨環境。不過從4月24日至26日及4月28日,紅線已顯示正值,代表台灣附近已有不穩定環境生成。此外,5月7日至8日預期會有第三波不穩定環境出現。

根據美國氣候系集預報模式的長期預測,今年真正穩定且有利於梅雨鋒面建立的環境,初步推測將落在5月26日至6月6日之間。與先前預報相比,主要差異在於時間範圍略有延伸,但起始時點仍以5月26日之後為主。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