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加藥?網友困惑買魷魚「洗出整盆泡泡」 專家解答了

[周刊王CTWANT] 近日,有網友在全聯福利中心購買了袋裝的魷魚切片,沒想到料理前用清水沖洗,卻洗出了「整盆的泡泡水」,讓她很擔心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於是上網發文求助。貼文釣出從事食品工作的網友說明,一邊透抽、魷魚、小卷在清洗時起泡屬正常現象,與泡藥水無關。漁業署也提醒,沖洗這類海鮮出現泡沫屬於自然反應,但提醒若在料理前聞到異味或化學異味,則不建議食用。
有網友在臉書社團「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説」發文並附上照片,表示自己在沖洗買來的袋裝魷魚片時,不知為何會洗出「整盆的泡泡水」,因此向網友詢問原因。
對此,有一名從事烹飪工作的網友留言解釋,當清洗蝦仁、魷魚或花枝等海鮮時,都很容易產生很多泡泡,主要可能是「蛋白質溶出作用」,由於這些海鮮表面或肉質中含有大量水溶性蛋白質(如肌動蛋白、肌球蛋白),接觸水後會被溶出,因此當攪拌或搓洗時,這些蛋白質會像天然界的「界面活性劑」一樣把氣泡包起來,從而形成穩定的泡沫。
這名網友還解釋,其二也可能是「殘留物或加工處理劑」的作用,主要是某些海鮮在捕撈後會經過保鮮或脫殼處理,可能含有保水劑(如磷酸鹽)、食鹽或其他添加物,這些物質也具有起泡作用。又或者是洗滌過程中的空氣攪拌,結合蛋白質與其他物質,就容易起泡。
這名網友進一步解釋:「這些泡泡不代表不新鮮,但若泡泡異常多且帶黏滑、腥味強,就可能表示海鮮已不新鮮或有過度加工。」
過去,漁業署也曾在官網針對這類海鮮沖洗起泡狀況進行說明,表示以透抽為例,其體表會分泌一層以醣蛋白為主的黏液,具備潤滑體表、防止損傷、防禦微生物、調節體表滲透壓及平衡離子等功能,可避免蛋白質降解,因此黏液屬於其正常生理現象;但如果在料理前有聞到異味或化學味道,就不建議食用,可將檢體送至第三方檢驗單位確認。
至於透抽該如何清洗才乾淨?漁業署則建議,只需將透抽置於流水下適當清洗即可。一般而言,新鮮透抽經清洗後出現黏液都是正常反應,可以安心烹調。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
雷神巧克力x COMEME聯名甜點登場!雷神蛋塔席捲全台味蕾!!
(13 分鐘前) -
吳德榮:未來10天熱如炎夏 高溫達36度
(29 分鐘前) -
Disney+《安道爾》本週完結篇最磅礴大戰一觸即發
(1 小時前) -
防彈裝備驗收重大違失 監院糾正警政署、移民署等機關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