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 周刊王

海茸俗稱「電話線」,常出現在便當菜色中。(圖/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説臉書)
![便當菜「電話線」本名曝光!菜販驚呼是舶來品 揭常見原因]()
廖炯程貼出菜市場的海茸成品。(圖/廖炯程臉書)
便當菜「電話線」本名曝光!菜販驚呼是舶來品 揭常見原因

[周刊王CTWANT] 漫畫家葉明軒曾列出台灣便當常見的12道「難吃便當配菜」,包括三色豆、螢光咖哩等等,其中一道黑黑捲捲的菜,從它的外型來看一般人俗稱「電話線」,其實這個食材的名稱為「海茸」,菜販廖炯程透露,這其實是舶來品,「我吃了三十年多個年頭現在才知道,原來它是一種進口藻類!」
菜販廖炯程常在臉書上分享青菜類知識,近日他發文提到最近在研究海帶家族,便當裡的謎樣菜色,「黑色螺旋電話線」令人懷念,他指出其實它真正的名字叫「海茸」,正式學名是「叢梗藻」,人稱「南極公牛藻」。至於為何叫公牛,因為一整條海藻最長可以飆到十公尺,粗得像牛筋,質地還像皮革!「說它是海藻界的猛男,一點也不為過。」

海茸外型呈螺旋狀,廖炯程先前懷疑是用人工手捲出來的,查了資料才發現,海茸採收後必須先切條乾燥,到了銷售地後經過泡水,它的細胞組織會吸水緊縮,自然捲起來,就變成我們看到像螺絲的捲捲模樣。他也補充說道,海帶結的確是一個一個打出來的。
廖炯程憶起,小學營養午餐、自助餐都有海茸的身影,而營養午餐最常出現的版本是「塔香素海螺」,配著九層塔、洋蔥、紅蘿蔔絲快炒。因為平價、耐放、冷熱皆宜,是菜價高漲時,配菜界的補位打手,還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幫助腸道代謝、控制血糖等營養成分。
另外,廖炯程表示,吃了30多年的海茸,現在才知道是一種進口藻類,主要來自智利、紐西蘭等地,在南美洲,海茸是滿常見的食材。當地人會把它切成小塊,用來做涼拌、燉煮、拌飯,還會加進海鮮湯裡提鮮。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
【手護健康,乳你同行】 台灣乳房身心關懷協會與建平里攜手打造乳癌防線
(3 小時前) -
澳洲黃金海岸市蒞訪台南 市長黃偉哲贈市鑰紀念逾四十載黃金情誼
(3 小時前) -
花蓮榮服處拜會企業 開拓退除役官兵就業管道
(4 小時前) -
雲林榮服處×慈濟×仁美基金會攜手送傷殘榮民愛心電動輪椅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