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事╱廬山雲霧出好茶 九江茶市品佳茗

[周刊王CTWANT] 提到廬山,會先想到南投廬山溫泉?還是歷史課本讀到的「1937年蔣介石於江西廬山發表『抗戰宣言』」?其實江西廬山的「谷簾泉」,早在唐代即被茶聖陸羽《茶經》推崇為「天下第一泉」。而台灣廬山的「天下第一泉」則是溫泉,日據時代被視為「神泉」,1950年蔣介石來此見景致神似江西廬山,才將此地易名為「廬山」。
特別的是,兩岸廬山都屬「高山雲霧出好茶」的著名茶區:台灣廬山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海拔在1,200~1,900公尺之間,是台灣高山烏龍茶聖地,也是高品質高冷茶的代表之一,具有芳香甘醇、喉韻持久等特色,天仁集團著名的「天廬茶」即出於此。
而江西九江市的廬山海拔在800~1,100公尺間,由於常年雲霧繚繞,一年中有195天濃霧籠罩,因此從明代起稱「廬山雲霧茶」,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中國著名綠茶,古稱「聞林茶」,宋朝時且奉為貢茶。
廬山雲霧茶最早是一種野生茶,漢代時當地東林寺名僧慧遠將其改造為家生茶。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廬山曾有詩曰「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巾白布裘,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鶴是交遊」。北宋詩人黃庭堅則有「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以「雲腴」形容白而肥潤的茶葉。


今年五月受邀「九江名泉名茶博覽會」做專題演講之便,特別走訪「廬山茶葉科學研究所」偌大的山坡地茶園、當地植物園內茶園,以及登365層階梯氣喘吁吁方能抵達的藏傳佛教「諾那塔院」茶園,海拔從800~1100公尺一路虯虯蟠蟠蜿蜒而上,稜線上叢簇的樹林以「山頂戴帽」之姿包覆,放眼所及儘是一畦畦綠油油的茶園與各種兼種的樹木,茶樹層疊、茶林葱鬱盡在雲霧繚繞間。從高處往下看,紅色屋頂的景區建築嚴整有序地林立其間,與連綿不絕的青色山脈以及突起俊俏的廬山主峰,構成讓人心曠神怡的風景。
廬山雲霧茶號稱「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絕」。與其它綠茶相比,蒸騰四溢的香氣不僅令人沈醉,開湯後還能感受花香沁人心脾的清新風韻,入口後回味也十分悠長。不過廬山雲霧茶每年只採春茶,於四月下旬採摘一芽一葉製作,海拔高處則延至五月。


當地還有著名的紅茶「寧紅工夫」,是中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話說紅茶約可大別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與紅碎茶三種,「工夫」意指加工時所下工夫甚多,也有沖泡時候需講究工夫茶藝的意味。
寧紅主要產於古稱「寧州」的江西修水而名,紅茶產製始於清朝道光年間(1823),光緒30年(1904)列為貢品,而又稱為「公茶」。今日遍植於廬山,產季從3月至11月,採與雲霧茶相同的茶菁,一心一葉或一心二葉,以春茶品質最好。
特別取來紅遍景德鎮的台灣陶藝名家劉欽瑩伉儷的青花蓋碗沖泡,但見茶荷上乾茶條索緊結、色澤烏潤而金毫明顯,香氣也迥異於大葉種紅茶的猛豔狂放,而顯得幽雅清長許多,喉韻回吐的那一份甜潤更令人深深沈醉。


好茶當然少不了茶市,最早形成於宋代的「九江茶市」,則是清代三個主要茶葉交易城市(九江、漢口、福州)之首,歷史最為悠久,甚至還有學者指出:「早在唐代茶商前往鄰近的浮梁採購茶葉,以水運進入鄱陽湖後運抵九江,再轉大運河送往長安」。認為當時在此擔任江州司馬的大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就已將九江茶市的歷史定位到西元816年,記錄了1,200年前的盛況了。
至今仍歷久不衰的九江茶市,於1880年代出口量達到頂峰,作為茶葉採購、加工與出口的重要基地。其間雖曾一度衰退,近年又再度恢復往日榮景:偌大的建物連棟層層交錯,除了櫛比鱗次的茶行茶館,還包括茶藝展區、茶博館、茶市戲台等,每日均吸引大批遊客與愛茶人駐足,好不熱鬧。逛累了,還可在茶博館與儒、釋、道三家共品一杯好茶,快樂得不得了。

◎作者簡介:
兩岸知名茶文化作家吳德亮,兼具作家、畫家、攝影家、茶藝家、資深媒體人等多重身份,至今已出版著作近50本(含15本茶文化暢銷大書),尤以近年在兩岸熱銷的《普洱藏茶》、《普洱找茶》、《台灣茶器》、《台灣喫茶》、《台灣人文茶器》、《台灣的茶園與茶館》、《戲說六大茶類》、《找茶就是找故事》等最受矚目。
吳德亮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茶協會傑出茶藝文化獎。曾任新聞周刊總編輯、報社主編,曾為《新新聞》、《人間福報》、《獨家報導》、以及中國大陸《茶道》等專欄作家;現為兩岸各大報刊專欄作家,北京大學《中華茶通典》學術暨編纂委員、已出版之《中華茶器具通鑑》大型套書編撰委員暨三卷主編。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
彰化榮家感謝欣中天然氣公司致贈端節慰問金
(55 分鐘前) -
雲林榮服處端節粽香傳榮情 香包傳心意
(1 小時前) -
彰化榮服處防災教育訓練 強化人員應變能力
(1 小時前) -
臺東榮服處退除役官兵懇談會 結合企業職場體驗 強化交流提升服務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