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網購時代如何預防衝動購物?試試TikTok爆紅「30天消費法則」

[周刊王CTWANT] 許多人常被社群媒體上的商業廣告吸引,並瞬間產生「現在不下手就會絕版」的購物衝動,眨眼之間,你已下單了一筆超出預算的花費。正因此類不必要的消費模式在網路時代漸漸成為一種「惡習」,迫使許多人開始反思,並著手落實近期在TikTok爆紅的「30天消費法則」(30-day spending rule)。
30天法則是一種延遲消費的省錢技巧,也就是提醒自己在購物慾高漲時,先冷卻個30天再決定要不要下單。這個法則認為,經過這段冷靜期後,你要麼會忘記該商品,要麼會因興奮感消退而打消購物念頭。如果30天後你仍對這個商品念念不忘,那代表你真的很需要它,這時才是犒賞自己的最佳時機。
30天法則的3大優勢
認證財務規劃師、Team Fischer Financial聯合創始人費雪(Lauren Fischer)指出,30天法則要求人們在購買服飾、書籍、香水等「非必需品」前強制等待30天。如果你常有超支或衝動購物的問題,這個方法會特別有效。
費雪解釋其原理:「該法則強迫你放慢步調,審慎思考金錢流向。」對於有儲蓄目標或需嚴格控管預算者,採用此類消費原則能培養更理性的消費意識,「它同時能減少情緒驅動的消費,也就是那些當下感覺超棒,卻對儲蓄毫無幫助的決定。」
她補充,在24小時不打烊的網路商店時代,從「加入購物車」到「立即結帳」只需幾秒鐘,若再加上「限量恐懼症」,人們往往在還沒釐清是否真正需要前,就驚慌失措地完成交易。
「30天法則要求你暫緩立即購買的衝動,用30天的時間來判斷你是否仍想要這個商品,以及是否有足夠的預算,尤其後者才是關鍵」,費雪續稱,這一個月的緩衝期讓你能存夠購物的資金、思考是否寧願將這些血汗錢花在其他體驗,例如演唱會或約會,亦或是觀察自己是否會徹底忘記這項商品。若真的遺忘了,就等於成功幫自己省下一筆錢。
這個技巧還有哪些附加好處?費雪補充,它能避免家中堆積如山的雜物和煩人的快遞紙箱、打破過度消費的惡性循環、提供等待折扣或尋找替代品的機會,甚至能終結「因無聊而購物」的行為模式。30天法則可謂一舉多得。
實踐30天法則的訣竅
剛開始實踐時,費雪建議先從「72小時法則」循序漸進。若你購物慾相當旺盛,可先嘗試等待3天再決定是否購買,之後逐步延長至1週,最終達到30天的標準。等待時間越長,商品被遺忘的機率就越高。
費雪向《Bustle》雜誌透露:「多數人會為這個法則設定金額門檻。」例如僅針對25美元、50美元或100美元以上的非必需品,具體標準依個人目標調整。這意味著在結帳時順手拿1條護唇膏無傷大雅,但櫥窗裡那款65美元的包包就必須啟動30天的審核機制。
雖然這個方法效果顯著,但堅持下去並不容易,特別是對習慣立即滿足與享受頻繁開箱快感的族群,「培養新紀律就像鍛鍊肌肉,需要時間累積。」費雪提醒:「初期可能會感到不適應,所以必須耐心等待才能看到成效。」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
善化、新市瀰漫酸臭味!環保局迅速查獲農地施肥異味污染
(17 分鐘前) -
青年接棒市政創新!南青審議計畫說明會5/27登場
(19 分鐘前) -
Solidus Labs推出基於代理的法規遵循模式:交易監控營運的新典範
(27 分鐘前) -
NielsenIQ科技長Mohit Kapoor因領導NIQ的人工智慧驅動科技轉型而榮獲全球科技與人工智慧獎年度主管獎
(2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