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別再放常溫!農委會曝「冷凍保存法」:有效殺死米蟲卵

[周刊王CTWANT] 白米作為台灣民眾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在潮濕環境中容易滋生米蟲,若保存不當不僅會影響米的風味,更會助長米蟲繁殖。對此,日本米.食味鑑定士簡碩宏也指出,最好的保存方式是裝入密封容器,再放冰箱冷藏。
臉書粉專「大倉米鋪」日前援引簡碩宏的說法指出,買回家的米「最好的保存方式是裝入密封容器,放冰箱冷藏。」他補充,有些人會將包裝米拆開後,以橡皮筋封口再冷藏,但這種方法無法完全密封,米容易吸收冰箱的異味,若真沒有密封罐、保鮮盒,建議以封口夾封口,會比橡皮筋來得好。
對此,農業部也曾發布農業新聞提醒消費者,買回小包裝米後,存放於冰箱冷藏,食米之品質風味可以維持長久不變化;如先置放於冰箱冷凍一至二天,甚至還具有防止長米蟲之效果。
農委會解釋,由於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昆蟲繁殖,所以在小包裝白米中偶見米蟲的蹤跡,該會為提昇食米品質,特委託專家研究發現市售小包裝米受到米蟲侵入之可能途徑,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稻穀收割後放入穀倉的儲放時期,第二階段是稻穀之碾米過程,第三是銷售時之儲存期。
出現在小包裝米內之害蟲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米象,這種昆蟲的雌蟲會將米粒咬破、產卵於洞內後,再以分泌物將米粒上之洞口封住,如環境適宜幼蟲將在四到六天內孵化出來,並在穀粒內部穀粒生長及活動,受到米象侵入的米粒自外觀察並不易被區別,俟羽化為成蟲後,牠們才會鑽出來活動於米粒間,二十幾天即可繁殖一世代,繁衍速度不可謂不快。
農委會表示,為協助糧食業者有效解決小包裝米之蟲害問題,除加強辦理宣導稻米儲藏及加工過程中的蟲害預防及環境清理工作外,並請學術單位研究有效可行的防治方法。依中興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具有溫控的超市環境(約23度),或將小包裝米放置於冰箱10度低溫儲藏,可明顯降低米象的發生情形,具有極佳的防治成效,惟仍無法完全抑制米象之發生。
如將小包裝米以零下20度至零下15度進行冷凍方式處理,則可殺死夾藏在米粒中的蟲卵,不再有蟲害發生,是一種快速有效,且無害米質的物理性防治米蟲的好方法。
因此農委會建議,消費者購買食米,可先放置冰箱冷凍一至二天,殺死可能藏在米粒中的蟲卵,即可確保不會有米蟲發生。或者,將小包裝米像生鮮食品一樣持續放置於冰箱冷藏櫃以低溫儲藏,除了可達到控制米蟲繁殖的效果外,亦可確保食米的食味品質。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
花錢也要有策略!5大重點教妳越花越有錢!
(15 分鐘前) -
廢清法擬修 加重非法棄置刑責、納管太陽能板
(16 分鐘前) -
ASIC發展是否將成第三隻腳?聯發科看好前景
(18 分鐘前) -
台中超巨蛋落腳水湳經貿園區 中市議員質疑炒地
(1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