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估颱風「最快這2天生成」 可能路徑曝光

[周刊王CTWANT] 今年首颱「蝴蝶」何時生成?本週菲律賓東、西方海面皆有熱帶擾動發展的跡象,其中南海的擾動,美國模擬顯示發展快速,未來動向大致偏北進行。中央氣象署今(9)日預估,目前南海擾動最快要等到「11、12日」,才有可能生成今年首個颱風,但即使未成颱,都會為台灣帶來大量水氣。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最新各國模式模擬顯示,本週菲律賓東、西方海面皆有熱帶擾動發展的跡象,但東側擾動發展機率低;南海的擾動,歐洲模式(ECMWF)模擬發展緩慢、美國模式(GFS)模擬則發展快速。
吳德榮指出,南海的熱帶擾動未來動向大致偏北進行,對台灣的間接威脅,視其外圍西南風所帶來的水氣而定,各國模式還會再調整。
而據《壹蘋新聞網》報導,氣象署預報員劉沛滕表示,預計菲律賓擾動會從台灣東南方海面通過,即便沒有生成熱帶性低壓或颱風,也會為台灣帶來一定降雨影響。至於南海擾動發展為熱帶性低壓或是颱風機率較大,不過因外圍環流範圍大、須整合時間,因此最快預計11至12日(週三至四)才會生成今年首颱「蝴蝶」。
另外,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預測,菲律賓以東及南海南部低壓帶,可能在未來2到3天整合成單一系統,整合後的主中心有機會跳過菲律賓後往南海方向調整。若發展順利,11至12日可能生成熱帶低壓甚至颱風。
氣象署指出,今日起水氣會逐漸增加,明(10)日、11日(週三)環境為偏東南風至偏東風,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各地山區及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12日(週四)低氣壓較接近台灣附近,東半部地區及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但因低氣壓發展、路徑及強度仍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台灣天氣影響程度有相當大差異,並需視低壓擾動後續發展程度而定。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泰精彩、祭得來 新竹縣尖石鄉歲時祭儀祈福儀式系列活動盛大登場!
(41 分鐘前) -
墾管處攜手企業推生態旅遊 盼突破墾丁國旅困境
(41 分鐘前) -
俄國堪察加半島火山灰飄散 華航2紐約航班繞行
(43 分鐘前) -
爸趣迷你馬拉松延續父親節人氣 彰化高鐵二號公園熱鬧登場
(50 分鐘前) -
「雙軌模式」搶救失智黃金期 亞東醫院甄瑞興醫師打造照護新典範
(5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