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事╱讓破損茶器重生 鋦補、金繕化腐朽為神奇

[周刊王CTWANT] 我家太座有把文革壺某日不慎拋飛,不僅壺把斷成數截,壺底與壺嘴也有破損,愛壺成痴的她居然若無其事,讓我大感不解。果然個把月後,壺又完整地出現茶桌上,燈光下不斷閃爍純銀鋦釘的光芒,較原先更加嫵媚動人,且成了獨一無二的「孤品」。
謎底揭曉,果然是出自中國大西北鋦補名家柴桂寧之手,三年前我受邀前往陝西演講,就曾在西安採訪過這一號傳奇人物。與台灣鋦補名家的最大不同,就是專精、專業、快速、精確,價格也較親民。無怪乎每天都有破損的陶瓷茶器、花器、藝術品,從中國各地寄送到西安,威名甚至遠播台灣、港澳及東亞各地。
其實早在物質不甚豐厚的年代,兩岸民間都有所謂的「鋦瓷匠」,專門為人修補破損的陶瓷器,最早還曾出現在宋代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中,老行當至少已傳承千年以上吧?

「鋦」字在《辭海》的解釋為「鋦子,一種兩端彎曲的釘子,用以接補有裂縫的物品」。對岸《新華字典》則定義為:「用銅鐵等製成的兩頭有鉤可以連合器物裂縫的東西,稱鋦子」。至於鋦釘,除了特殊較大的梅花釘外,台灣大多稱為騎馬釘,對岸則多以螞蝗釘或鉚釘、巴鋦子等稱之。且鋦釘過去大多為鐵或銅製,現代則大多以純銀或K金為之,顯然物質生活提升,鋦補的材料也跟著講究了。

可喜的是:台灣近年已從最早沿街叫喚的「工匠補」,提升為專業師傅的「技術補」,至近年由藝術家積極投入的「藝術補」。還有單純以漆藝修瓷或貼上金箔的金繕等,將「補破陶」提升至藝術創作的層次。台灣民間鋦補師傅以南部的蔡佩君與周伯燦兩人最為著名;而藝術補則有中國大陸非遺傳人王老邪在台的兩位嫡傳弟子蔡長宏與李國平;長年深居台中大甲的漆藝名家廖勝文則以單純漆藝修瓷見長;還有旅居上海的台灣藝術家蔡樹康,獨創金繕繪出印象派大師作品作繽紛修補。至於真正能以金繕或鋦補將破壺或破碗創作、達到傳世藝術精品境界的,則非台北的陳高登莫屬。
十三世紀南宋時間,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平重盛擁有一只來自中國的「龍泉窯」青瓷茶碗,後來輾轉傳到室町時代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政,不過當時底部已出現明顯裂痕,因此以將軍之尊送回中國,希望能換得另一只青瓷茶碗。不過當時中國並未找到相似作品,只能委請民間工匠精心鋦補後送回日本,使得碗底從此留有六處的鋦釘,為原本造型與釉色動人的茶碗更添風韻,反而成了評價更高,且獨一無二的絕世珍品,並因此而得名為「馬蝗絆」。目前已成為日本國寶,珍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內。
原本從事珠寶設計的蔡長宏,是中台灣知名的金工藝術家,鍛造的銀壺、銀飾、銀茶則都有頗高的評價,儘管鋦補僅是他的「副業」之一,卻有他獨特的創作思維與功力。例如我收藏的超現實陶藝名家張山的瀹茶陶壺「兔子在海邊看書」,不慎摔落至四分五裂後經過他的「藝術補」,就令人讚嘆不已。

原來為了延續張山超現實的反諷意象,蔡長宏特別在以兔子為首的紅色壺蓋上,以純銀雕塑了蘿蔔、手機、刀子以及書本依序排列,他說張山習慣以壺藝作品控訴人類對生態的無情破壞,而現代文明帶來的食物浪費、智慧型手機普及造成人際疏離;以及社會充斥的暴戾之氣、電腦取代實體書籍等現象,他一口氣全部賦予具象作為鋦釘。至於斷裂的壺把,他除了以六枚K金螞蝗釘連接固定,還畫龍點睛地在尾端不堪鋦補碎裂的螃蟹大螯上,包覆完整的純銀,令人莞爾卻又引發無限的省思。

同樣是珠寶設計出身,陳高登是唯一以鋦瓷作為論文發表,而引起廣泛迴響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碩士,堪稱是兩岸鋦瓷與金繕工藝最精湛的藝術家之一。從2013年獲得文化部補助策劃「鋦月人生鋦瓷藝術展」開始,就不斷獲邀在兩岸及日本等地以鋦瓷作品舉辦個展或講座。他說作為鋦瓷的傳承者,理念就是「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因此陳高登不以單純地將破碎殘片縫補起來為滿足,還特意添加了現代審美的新元素,使鋦瓷技藝變得更為靈活和美妙。他說鋦子在器物上成為裝飾,與器物融為一體的時候,就重生為獨一無二的當代藝術品,將逝去的器物注入二次藝術活力,讓殘缺再造風華,蛻變為比原件更完美的藝術「孤」品。他說「從缺點入手的文創,就是最厲害的文創方式」、「面對缺點不是逃避,而是美化與再造」。

金繕一般多以為來自日本,與中國的鋦補同屬陶瓷器的修補技術,其實本源於中國,只是日本較為發揚光大罷了。金繕屬可逆的修復手段,無須像鋦補必須先鑽孔打釘,讓器皿「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屬於不可回復性質。二者全然迥異,不過一般而言,金繕修復後的器皿,耐用性較不如鋦補,可說各有千秋。
金繕在日語稱為Kintsukuroi,是將器皿的碎片或裂縫用大漆(即天然生漆)黏合後,再敷以金粉或金箔裝飾,本質上應屬漆藝的範疇。所謂「如膠似漆」,黏合的大漆乾燥後不僅牢固,還能耐酸、耐熱且防腐,尤其敷以金箔後更加上貴氣與光彩,因此深受日本人的喜愛。
在台灣,漆藝名家廖勝文則單純地以大漆修補,曾經長期旅居日本的李國平則再加上金箔成為完整的金繕作品。李國平說長久以來,金繕注重的是技術,讓破損的茶器經由大漆與金箔完美修補,不過他卻堅持,不以最後的金箔塗抹為滿足,而是希望能善用自己的人文思考,用金箔在修補完整的裂縫上繪畫。例如他會因地制宜在單純的線條上,加上花草等圖案,無論構圖與氣韻都恰如其份,讓金繕為原本破損的茶器,重生為全新而獨特的藝術作品。

旅居上海的台灣藝術家蔡樹康,則更上層樓地獨創大漆調和瓦灰修補後再以大漆繪畫,有時也加入金箔或銀箔,為金繕補器注入更多的繪畫元素,甚至還大膽以梵谷等印象派大師的作品融入,使得金繕後的茶器更添驚奇的趣味。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
2025房市趨勢 信義房屋Podcast提三大策略
(33 分鐘前) -
躁世守靜靜能生慧/夏俊山
(42 分鐘前) -
從居住到共居 員和合作共居三周年論壇交流多元社宅經驗
(45 分鐘前) -
“清華生”離我這麼近/唐勝一
(4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