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7 | 周刊王

草嶺兵工殉難紀念碑。(圖/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堰塞湖潰決奪命再現 昔草嶺潰壩74名國軍殉職

[周刊王CTWANT]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災情持續擴大,截至目前已造成17人不幸喪生,救援行動仍在進行中。此次災難不禁讓人回想起台灣過去發生的類似事件,尤以曾奪走74名官兵生命的草嶺堰塞湖潰壩最為人所警惕。
根據《國家文化記憶庫》與維基百科資料,草嶺地區地質條件脆弱,地層長年不穩,堰塞湖多因地震或豪雨而生成。最早的紀錄可追溯至1862年台南大地震,當時濁水溪上游因土石崩落形成堰塞湖,後於1898年潰決。1941年中埔地震後再次形成新湖,水量高達1.2億噸,隔年即發生溢流。
1951年,國軍第十六師工兵營奉命協助修建草嶺至太平間的公路,正值當地豪雨不斷,湖水潰決,洪流直撲工兵營地,造成74人殉職。下士張冬夢原已脫險,卻為救援同袍折返,最終壯烈犧牲,其英勇事蹟仍留存在紀念碑與民眾記憶中。
草嶺堰塞湖的危機未止於此。1999年921大地震後,當地再次因山崩形成「新草嶺潭」,一度成為台灣最大湖泊,容積達2億噸。然而,歷經桃芝、納莉颱風與72水災等連番侵襲後,湖泊逐漸被土石填平。2019年丹娜絲颱風帶來豪雨,堰塞湖水量短時間內激增至2245萬噸,再度拉響災害警報。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金門縣府歡迎桃市烈嶼金同會蒞金拜會
(7 小時前) -
107歲榮民鄭金旺爺爺紀壽 基隆榮服處歡喜慶生溫馨滿堂
(7 小時前) -
屏東榮家國旗飄揚健步走 歡欣鼓舞喜迎國慶
(7 小時前) -
2025/10/09 空氣品質說明(22:00)
(7 小時前) -
夜宿新北十三行博物館聽脫口秀 10/13限量報名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