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5-11-16 | 周刊王

東北季風成形之謎!冷空氣經洋面路徑長致濕冷 專家:就像本週天氣

東北季風成形之謎!冷空氣經洋面路徑長致濕冷 專家:就像本週天氣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說明東北季風。(圖/翻攝自臉書/林老師氣象站)

[周刊王CTWANT] 中央氣象署指出,明(17)日起東北季風增強,冷空氣南下,週二(18日)、週三(19日)中部以北及宜花天氣將明顯偏涼,中部以北及宜蘭約為15至16度,週三清晨苗栗以北將出現12度左右的平地最低氣溫。氣象專家林得恩也特別發文說明,主導台灣天氣變化的正是大家熟悉的「東北季風」,而東北季風從何而來,其實背後與海洋、大陸的受熱差異密切相關。

針對東北季風是怎麼來的?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粉專發文說明,台灣的天氣變化與季風息息相關,季風的形成關鍵是「海洋和大陸的比熱不同」。

林得恩指出,夏季因陸地的比熱小,在太陽照射後容易升溫,因而溫度比海洋上高。由於暖空氣的密度較小,因此陸地上夏季生成低氣壓;涼爽海洋上則生成高氣壓,夏季風就從海洋上的高氣壓流向陸地上的低氣壓。

至於冬季時,地面接收到的太陽熱量少於往宇宙空間輻射散失的熱量,因而大陸迅速冷卻成冷高氣壓;海洋上相對較暖,形成暖低氣壓,於是冬季風會從內陸的冷高氣壓流向海洋的暖低氣壓。

林得恩表示,觀察顯示出亞洲內陸在夏季時,地面接受太陽熱量後溫度迅速增高,形成一廣大的低壓區,印度洋上之空氣吹向陸地的這種氣流在亞洲就被稱為「西南季風」。而季風帶來的影響在亞洲南部和東部最為明顯,恐將潮濕的海洋空氣帶入亞洲內陸地區,提供降雨系統更多的水氣來源,為印度中南半島等地區帶來豐沛的雨量,有時候甚至豪雨成災。

林得恩進一步指出,冬季高壓在寒冷的亞洲大陸上發展,當寒冷而乾燥的空氣自亞洲大陸吹出後,因地球自轉的偏向力,使得風在向南流動的同時偏右前進,亦緩慢地以順時鐘方向旋轉,最後,當冷空氣經過東海、接近台灣時,風向逐漸轉為東北風,形成「東北季風」。

另外,林得恩提到,若冷空氣在抵達台灣之前,經過海面路徑過程中吸收到較多的水氣,台灣北部、東北部就容易出現陰雨綿綿的天氣。林得恩直言,「就像是本週的天氣一樣由東北季風主宰影響,高溼、涼冷有感;甚至有機會提升至接近大陸冷氣團的強度等級」。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