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流感化有比較好?醫憂「2016年台疾病悲劇再上演」…揭恐怖數據:死亡率21%
記者温振甫/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自從去年年底Omicron變種病毒襲台,國內疫情開始連環爆,現在各國間的目標趨向與病毒共存;不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卻有另一番見解,他認為,與病毒共存,變成流感化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同時也公開2016年的恐怖數據,當時,流感化併發重症死亡率高達21%!
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表示,現在不少人都預期新冠肺炎會流感化,而目前數據也顯示,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死亡率約0.02%、季節性流感的死亡率約< 0.1%,兩者間似乎相去不遠,但他也點出,如果發生流感病毒產生較大的突變、當年流感疫苗效力不足,或流感疫苗接種率不佳等情況,不管整體死亡率或重症死亡率皆會增加;他也說:「因此,流感整體死亡率和重症死亡率會因為流感病毒種類、流感疫苗效果、流感疫苗接種率影響,因而發生巨大的波動。」
謝宗學點出,近年來最恐怖的流感,發生在2016年春節期間,當年急診室壅塞的程度不亞於最近新冠肺炎疫情,他也分享2015年7月初到2016年6月底數據,一共有2018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流感相關死亡者有425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率約21%,至於台灣目前的中重症Omicron患者,死亡率則是8%左右。
謝宗學統整以上數據,他認為,新冠肺炎若「流感化」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流感每隔數年就可能發生較大的突變,甚至發生巨幅突變演變成人類沒有抵抗力的新流感,若疫苗無法即時研發製造,將造成嚴重傷亡;他也提到,新冠病毒目前看起來雖然不斷變異,但沒有像流感病毒一樣累積足夠的變異後,明顯增加重症率和致死率,而是朝輕症化的方向走,只是遠高於流感的傳播力將快速讓大量民眾染疫,拖垮醫療量能。
謝宗學表示,隨著染疫人數的增加,Omicron的超高傳播力將會因此衰退,每一個康復的民眾將成為可靠的屏障,慢慢讓傳播速率減緩,但如果變異株未來沒有朝著增加重症的方向前進,期待經過幾波、數年大規模的傳染後,或許最終會朝著「感冒化」前進,變成跟傳統冠狀病毒一樣,不再對人類造成威脅。
【更多中天快點TV報導】
大量黑數疑潛藏流竄!專家曝「檢驗量能緊繃隱患」急示警:恐迎第2波死亡浪潮
最新生活新聞
-
-
林內東玄宮粽香慶端午 張縣長斗六林市長贈匾
(3 小時前) -
租屋一年只要12萬元?李貴敏:租金支出扣除額應擴大 官員不務實際
(3 小時前) -
《新聞龍捲風》史上最硬教召滿意度九成!當兵說真話的下場 當過兵的都知道
(4 小時前) -
古坑鄉辦祈安錫福法會 庇佑疫情速退社會復甦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