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8° )
氣象
2024-04-24 | 網路溫度計

台灣是過勞之島嗎?5成被要求打完下班卡繼續工作


台灣是過勞之島嗎?5成被要求打完下班卡繼續工作

image source:示意圖/ChatGPT

文/吳宜臻

再過幾天就是428國際工殤日及五一勞動節,台灣勞工的工作情況受到關注。長年以來,過勞、長工時、血汗、加班等,都是台灣勞工的代名詞,台灣甚至被稱為過勞之島。yes123求職網公布「龍年社畜心聲與職場幸福指數調查」,來觀察大家的職場幸福度,《房產溫度計》也透過關鍵字調查「加班原因」,看網友討論哪些原因造成加班。

下班責任制、打卡繼續加班!網友:台灣人奴性堅強啊

日前有網友對於「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的工作情況提出質疑,指出這種情形在台灣已經變成一種普遍的潛規則,許多公司規定員工必須準時上班,遲到會扣薪,但到了下班時間卻常常要求員工以責任制來加班,有公司甚至要求員工打完卡再留下來繼續做,不過面對這樣的狀況,檢舉的案件卻相當地少,原Po痛批「沒人發現台灣上班要打卡,下班卻責任制嗎!」

貼文一出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認為「下班主管沒走你敢走?」「台灣人奴性堅強啊!加班有的還沒加班費」、「勞檢人員人數與檢查次數太少,根本查不完」、「誰沒發現,就勞工局沒發現而已」、「責任制還跟人家準時上下班不是很怪」、「工作做完想準時走,還被說是來打工的嗎XD」;也有網友表示「我都6點準時起身跟老闆說再見的,哪裡不敢」、「沒有吧!我公司都準時下班,你那是平行世界吧」、「 公司自己選的,怪誰?我可沒這樣」、「我要走就是走,管他的」。



image source:翻攝自PTT

48.2%上班族工時破10小時!加班原因Top 5出爐

現在上班族工時平均有多長?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上班族實際投入工作的工時平均約為9.6小時,工時8小時內的僅佔22.4%,工時10小時以上的爆肝族,高達48.2%,其中工時12小時以上竟佔了15%,調查結果與民眾理想中的工時7.4小時相距甚遠;面對長工時問題,有64.1%會擔心自己有過勞問題。

進一步調查民眾整個職涯中,有多少人曾被上司要求「先打下班卡,再繼續加班」,發現超過5成的人表示曾經被要求過;有過「熬夜通宵加班」經驗者,合計也佔了61.3%;此外下班後或休假時,曾把工作帶回家處理者,則高達83.3%,數據顯示大多數的人即便休息時,也曾受到工作干擾。

針對大家的加班原因,前五名的依序為「工作量大,常做不完」、「上司要求」、「上司還沒走,所以不敢走」、「幫同事收拾爛攤子、背黑鍋」、「開會開不完,影響工作進度」。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觀察近半年(2023/10/23~2024/04/22)討論「加班時間」,網友探討主管、同事、補休、交辦、工作量、業務、會議、支援、下班後等熱門關鍵字,網友表示「你的薪水願意低,就會有工作量正常的了」、「台灣私人企業正常發揮,一定會給你超過準時下班的工作量」。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綜觀此次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對於台灣職場普遍存在的加班文化表示憂慮,他認為過長的工時導致員工感受到極大的工作疲憊,這不僅傷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品質,還減少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導致「無形的」人生財富缺乏。楊宗斌進一步指出,在「有形的」財富方面,台灣青年面臨低薪問題,加上通膨時代,勞工的財務壓力增大,導致消費意願下降、節省至上,更不用說買房和其他大型投資,甚至影響到婚姻和生育的決定。

楊宗斌最後強調,如果勞工長期處於過勞風險的工作環境,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還會降低生活的幸福感和職業目標的明確性,最終阻礙企業的業績成長以及國家經濟的整體表現。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10月23日至2024年04月22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加班原因』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

延伸閱讀

「他們」是首購族的最愛 新青安讓買房變輕鬆

年前轉職創新高!9成上班族猶豫了 薪資、福利...還特別在意「它」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