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憂鬱一年聲量破4萬 熱門關鍵字盤點你該注意的事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統計,12至17歲的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比例,在過去五年從12.5%上升到18.4%,自殺已成為台灣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青少年的自殺人數更於2022年創下近三年的新高,平均每10萬人當中有10.7人選擇結束生命,近年來頻頻傳出震驚社會的青少年輕生案件,像是2023年豐原高中學生受到師生霸凌,最終走上絕路;2024年底麥當勞發生一名17歲女工讀生疑似遭到主管性侵數次,不幸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另外,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近日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中顯示,近三年來「憂鬱症」為兒心科門診增加最多的診斷類型,許多醫師指出,部分患者從國小階段就已出現自傷行為,隨年齡增長,伴隨更高的自我傷害風險,在高中時期達到高峰。這些事件與調查結果都顯示出,青少年憂鬱症不再僅僅是個人健康問題,更反映了社會結構與制度上的種種議題,與家庭、網路社群、學校生活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年超過4萬聲量!3起社會事件撕開憂鬱症與社會制度的裂縫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年輕人 憂鬱症輕生」近一年的網路聲量高達42,783筆,聲量的最高峰為2024年7月5日,共計1,535筆,位於上海的中金公司傳出金融女員工跳樓事件,據報導,該員工為名校碩士生畢業後進入中金公司,有著相當優渥的薪水,不過隨著公司實施大幅度的減薪措施,使她面臨沉重的房貸壓力,最終選擇跳樓輕生。
第二波高峰為3月12日,心理師蔡宜芳於臉書粉專提到台灣15至24歲青少女自殺死亡率,從2014年每10萬人3.2人飆升至2023年10.7人,驚人的成長率引起許多網友的討論,單日聲量來到973筆。
第三波的聲量集中於12月24日爆出的麥當勞性侵案件,當天飆升至1,381筆,一名17歲少女疑遭男性主管性侵長達1年,離職後報警並向麥當勞申訴,雖然涉案主管遭麥當勞開除,但受害者母親認為麥當勞未提供即時有效的救濟管道,導致女兒最終選擇輕生,該事件引起社會大眾譁然,令大批網友感到相當憤怒。今年4月士林地檢署對麥當勞李姓前主管涉性侵案做出不起訴處分,家屬可提再議,少女家屬表示證據受限於手機損壞,後續仍會補充資料。
以上資料都揭示了各種制度疏失與青年所遇到的現實問題,這些事件不只是討論熱點,更是年輕人向社會傳遞的求救訊號,需要家庭、學校、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統,提供青少年所需的心理健康資源,才得以預防悲劇再次發生。
青年憂鬱症關鍵字現「焦慮症、霸凌、家庭」揭開年輕人心理問題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再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年輕人 憂鬱症」近一年的熱門關鍵字,出現最多的為「焦慮症、疾病、精神科、藥物」等心理疾病相關字詞,憂鬱症已被WHO視為21世紀的頭號殺手,其中一篇由《少年報導者》與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共同針對全台兒童心智科醫師進行的問卷調查引起廣泛的討論,調查發現,47%的受訪醫師都觀察到,13~15歲國中生求診人數顯著增加,並表示憂鬱症在國小身心症患者已占10%、到了高中占比更超過一半。
把青少年推入憂鬱黑洞的關鍵因素
示意圖/Freepik
另外,關鍵字中還出現了「壓力、情緒、社交、霸凌」,這些字詞大多為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主因,來自學業與未來不確定感的壓力,長期讓學生心理承受巨大負荷,根據教育部與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超過7成青少年感受到的壓力大多來自考試與家長期望,而這種「長期慢性壓力」會削弱情緒調節能力,增加憂鬱與焦慮的風險。
人際互動失調也是青少年憂鬱症的高危因子之一,包括被孤立、交不到朋友、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等狀況,社群媒體更加劇了這種比較與排擠感,經常透過網路上他人所呈現的理想化生活進行社會比較,導致自我價值感下降,進一步增加焦慮感。
近年來,校園霸凌是造成青少年憂鬱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發生的豐原高中學生輕生案震驚整個社會,一名男學生因為長期受到師生霸凌,包括言語羞辱有無端搜身、搜書包、栽贓等行為,導致該生被迫休學,最終因長期承受巨大壓力走上絕路,此事件引發社會對校園輔導機制失靈的批評,凸顯了學校在處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上的不足。

示意圖/ChatGPT
除此之外,關鍵字中的「家庭、父母、家長」也與青少年憂鬱症有著密切的關係,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刊第三期中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家庭功能不良,如單親家庭、家庭衝突頻繁及家庭獨立性低,與青少年憂鬱傾向有顯著關聯,此外,母親過度關懷和情感涉入,可能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壓力,進而引發憂鬱情緒,種種資料都顯示著親子互動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
心理假、免費諮商...讓社會接住青少年的情緒
翻攝官網/國立台中科技大學
綜合以上,針對青少年憂鬱症日益嚴重的現象,可從「陪伴、諮商、治療、醫院」等關鍵字看出應對措施,日前教育部已開放國、高中學生每學期最多請3天「心理健康假」,讓學生能在心理壓力過大時適度休息,並鼓勵學校不記曠課、不強制說明理由。另外,衛福部與地方衛生局合作提供15至45歲民眾每年最多3次免費心理諮詢,各縣市也陸續增設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與「心理健康促進據點」,方便民眾就近獲得協助。
父母也要認識憂鬱症 不要害怕被貼上壞家長標籤除了政府提供的社會資源,與青少年最貼近的家庭關係也至關重要,以下3個方向可以幫助父母協助改善青少年憂鬱情況。
一、 建立正向溝通、傾聽勝於指導
父母應該學習傾聽與理解,避免單向指責與壓力,或是用簡單的語句簡化孩子的情緒問題。
二、認識憂鬱症狀、破除迷思與汙名
家長應具備基本心理健康知識,了解憂鬱症不是情緒低落那麼簡單,許多父母普遍擔心孩子的自殺是否為自己所造成,反而更加擔心被冠上「不好的家長」的罪名。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吳佳儀分析,家長阻礙青少年就醫大致可歸類為2大因素,一是家長會將孩子有精神困擾,和父母教育失敗畫上等號;二是家長不認為孩子真的有憂鬱傾向,當孩子出現失眠、退縮、注意力下降、對興趣失去熱情,應提高警覺。
三、陪伴不強迫、不過度監控
每天多花點時間與孩子相處,尊重青少年的隱私,若孩子願意願意談到自己的痛苦時,家長應鼓勵就醫或接受心理諮商,並且避免否定他的困難。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提醒您】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珍惜生命,勇敢求助並非弱者。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免付費
◎尊重身體自主權、拒絕性騷擾 請撥打113、110
◎職場反霸凌專線:1955
◎根據刑法第235條規定,散布、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4月24日至2025年4月23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親子與性教育』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1)、「熱門關鍵字」(註2)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註2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
看更多網路溫度計文章
懶人包/「厭世代看不到希望」 衛福部推年輕族群心理諮商補助 申請方法、資格一次看
17歲少女落軌慘死 生前最後限動曝父親「世上最難聽的話」! 網上出現兩派觀點 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否被「污名化」 ?
豐原高中案重啟調查「霸凌成立」 前學務主任停聘、主任教官撤職
麥當勞主管涉性侵案不起訴 少女家屬擬聲請再議
憂鬱症不是抗壓性低、不知足 10大「沉默殺手」注意心和腦是否感冒了?
最新生活新聞
-
113年83墜落死亡多數未受訓 勞長:強化雇主責任
(23 分鐘前) -
聖約翰科大校園徵才 校友回娘家招募新血
(26 分鐘前) -
白牌車載客 竹市監理站攔查罰10萬元、扣照4月
(30 分鐘前) -
澎湖初夏百合花季登場 串聯海上花火相互輝映
(32 分鐘前) -
報稅注意!2族群需「慎防親戚冒名報扶養」
(3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