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狂、干涉育兒都不是第一名!惡公婆十大行為檢測表
在人際關係中,即便是朝夕相處的家人,也可能因成長背景、價值觀或溝通習慣的差異,產生摩擦與誤解。對許多新成立的家庭而言,如何與長輩建立和諧關係,是婚後常見的課題之一。有時長輩出於好意的關心,可能被晚輩視為干涉;原本出發點是愛,卻因方式或頻率不當,反而讓人感受到壓力。透過建立健康的溝通機制與彼此尊重的界線,家庭成員才有可能在差異中找到平衡,進一步發展出真正的親密與理解。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出容易被視為惡公婆的十種行為,例如情緒勒索或以經濟控制施壓等,常在無意間造成新家庭的緊張與壓力。有些行為或許出於善意,但若能適度放手、尊重孩子的生活選擇,不僅能讓晚輩在婚姻中擁有更多空間,也更容易建立起親密而尊重的家庭關係。

翻攝/NetflixNo.10 愛探人隱私
這樣的「關心」其實讓人喘不過氣!
有些公婆總愛探聽媳婦的隱私,問得鉅細靡遺:薪水多少、怎麼花,連手機訊息都想知道。有時還會趁不在時整理房間、翻抽屜,表面是幫忙,實際卻像是審查。
家人之間,親近不代表可以沒界線;真正在乎,不是掌控,而是尊重。讓彼此保有空間,反而更能長久靠近。
No.9 強迫配合宗教信仰難道只有信仰相同,才算是一家人嗎?
宗教信仰的差異,在婚姻關係中若缺乏尊重與理解,往往容易引發衝突。有網友曾在「毒菇九賤婆媳討論區」分享自己的經驗,表示公婆信仰一貫道,經常要求她和孩子每日吃素、拜神像,讓她感到備受壓力。
在家庭相處中,尊重彼此的信仰與選擇,是維持和諧的重要關鍵。強迫參與並非關心的表現,反而可能造成關係的疏離與不安。
No.8 干涉育兒不想讓兒子媳婦走冤枉路,卻沒給他們空間去嘗試做父母。
「我們以前怎樣帶你們長大的!」此話一出,年輕父母常常感到壓力山大。
每個時代有不同的育兒觀念與方式,從前的經驗不一定是現在的答案,過度干涉只會造成衝突,也不夠尊重孩子真正的爸媽。有網友提到,生完小孩婆媳問題越來越嚴重,「原本沒小孩關係都不錯,但小孩生下去好多問題都來了,一下這個怎樣、一下那個怎樣的,每天都為了小孩問題越吵越兇」。
雖然多數公婆的出發點是關心,但若這份關心轉化為指導、要求,甚至批判時,年輕父母往往感受到的不是支持,而是被否定。與其主動介入每個育兒或生活決策,不如嘗試在他們真正需要幫助時再出手。適時退一步、給予空間,往往比搶著「拿指揮棒」來得更能贏得信任與親近。
No.7 不讓媳婦上班
翻攝YT/Netflix Taiwan
用「顧家、顧孩子最重要」的理由,剝奪了媳婦經濟獨立、自我實現的機會。
臉書社團「毒菇九賤婆媳討論區」中,有網友分享,買房、生小孩時婆家沒給任何幫助,還時常打電話給丈夫說沒錢,公公甚至暗示她「辭掉行政工作回去照顧生病的婆婆」,讓她決定將婆家列為拒絕往來戶;BabyHome親子討論區也有網友訴苦提到,公婆執意要她辭職在家顧小孩,讓她非常無奈。
「女人結婚就該以家庭為重」是上一代常見的觀念,但現代女性有追求夢想與經濟獨立的權利,不該被傳統角色框住。家庭不是犧牲自我的地方,而是彼此成就的平台。讓媳婦持續工作,不代表忽略家庭,反而可能因為她的快樂,讓關係更健康、更平等。
No.6 愛比較、斤斤計較總說「誰誰誰多乖多棒」,卻沒看見媳婦的努力。
有網友在 Dcard 發文表示,搜尋「婆婆」總是跳出滿滿的負評,於是決定來點正能量,發起「世界上稀有的好公婆」分享大會。她提到:「我的婆婆脾氣很好,不計較、不干涉,需要幫忙的時候,她總是在」這篇貼文引發不少共鳴。
相較之下,有些婆媳衝突的源頭,往往來自「愛比較」。誰洗的碗多、誰帶孩子比較累、誰吃比較多水果……這些看似小事,卻會在無形中累積壓力。愛比較的背後,可能是對現況的不滿,或是對自我價值的焦慮轉移。然而,這樣的比較只會讓關係更緊繃,讓原本能親近的距離漸漸疏遠。
停止在家庭裡計較輸贏,學會看見彼此的優點與努力,才是真正經營關係的開始。與其比較誰做得多,不如多想一點:怎麼做,才能讓彼此更舒服地在這個家裡生活下去。
No.5 虛偽、表裡不一在外人面前親切,私下卻冷眼相待,相處最怕的,就是表裡不一。
Dcard有網友分享勸世文「婚前、婚後表裡不一的婆婆和豬一樣的隊友」,用親姊姊委屈的故事,提醒想結婚的人觀察男方家的細節,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其他過來人提醒,「婆婆就是婆婆,是老公的媽但永遠不會是你媽。所以我覺得隊友最重要」、「在婚姻裡,每個人要有自己的界限」、「當自己家人這句話,真的是幾世紀以來最大的騙術之一」。
換個角度思考,沒有人喜歡虛偽或反覆無常的相處方式。若對待媳婦時在人前熱情、私下批評,只會讓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與其經營表面,不如以真誠相待,才能建立穩定而信任的關係。
No.4 控制狂、管很寬、介入生活瑣事可能只是想參與、給意見,但方式錯了。
經常有網友po文求助,「遇到控制欲強的公婆怎麼辦?」有人分享,丈夫都30幾了,公婆還打電話叫起床、什麼事都弄好,還要求媳婦一起照顧小叔;有人提到公婆管很多,「娘家是不吃牛肉的,自從嫁過來他家,我吃的習慣完全都被改變,每天唸唸唸,還嫌我吃魚的方式不對」、「之前住婆婆家,連小孩要穿什麼也要經過她的選擇,然後每次回去婆婆家,我給小孩帶的衣服,她也總是不滿意」。
也許長輩有時候只是想幫忙,但方式錯了就會變成控制。與其什麼都管,不如當個隨時在、有需要就幫的「後援部隊」。
No.3 言語霸凌有些話一說出口,自己沒感覺,對方卻記一輩子。
曾有女子不堪婆婆經年累月的言語霸凌,在臉書留下一封〈我的婆婆殺了我〉的控訴文後輕生,信中提到「天天看人臉色活著真的很累」、「說錯一次話,就無視你、恐嚇你」、「謝謝指教,我不在就好了」。
有些話語,看似隨口說說,卻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晚輩不一定當下反駁,但那些話卻容易被記在心裡,日積月累地消磨對這個家庭的期待與信任。身為長輩,語氣、用詞與態度往往比想像中更具影響力。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嘲諷;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提醒可以委婉、建議也能善意,避免用指責的方式表達,才能讓關係走得更近、更長久。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提醒您】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珍惜生命,勇敢求助並非弱者。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免付費
對家人百般包容,對媳婦卻苛責,這樣的雙重標準,讓人感到受傷與不被尊重。
一名女網友在臉書「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分享自己在婆家的不平等待遇,引發熱議。她表示,小姑每週至少有三天回婆家用餐,婆婆總是熱情款待,準備滿桌豐盛料理,讓人感受到賓至如歸的待遇,「只差沒殺雞宰羊」。然而,當她與先生每週僅回婆家一次,若那天剛好小姑沒回來,婆婆便只會從冰箱翻出剩菜,加熱後簡單擺上桌,明顯落差讓她心裡不是滋味。
對某些長輩來說,這或許只是「習慣」、是「順手做的」,但對媳婦來說,卻可能是一種長期的失落感累積。當彼此沒有共識與溝通,這種無形的情緒落差,最終可能演變為家庭關係中的隱性裂痕。
No.1 把媳婦當產子工具人
翻攝YT/Netflix Taiwan
結婚生子被視為理所當然,但長輩的關心有時反而成了壓力。
「什麼時候要生小孩啊?」這句看似關心的問候,卻常讓新婚媳婦倍感壓力。當媳婦剛進門便被催促生育,甚至被灌輸「女人生孩子是天職」、「不生就斷了香火」等觀念,這樣的期待對女性而言其實並不公平,也忽略了個人選擇與身心狀況的差異。
臉書粉專「靠北婆婆2.0」曾分享一則案例:一名結婚十年、育有一子的女性表示,懷第一胎時身體狀況不佳,甚至曾大出血,過程十分艱辛。好不容易平安生產後,卻親耳聽見婆婆對丈夫說:「要不要再生一個,可以給你哥哥帶?」這句話讓她心寒不已,也對婆家的情感產生了裂痕。
分析說明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4月29日至2025年04月28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看更多網路溫度計文章
妳是「逆媳」嗎?不煮飯、睡到自然醒、除夕回娘家...被視為現代版逆媳的十大行為
苦盡柑來卻遇見你!媽媽最想抹除的十大歲月紋路
老公放鬆的地方只剩廁所?十大神仙都難解的婆媳問題
母親節送禮推薦!音波療程十大關注重點 把青春送給媽媽
一聽旋律就想起媽媽!十大金曲感動公開 獻給最偉大的她
最新生活新聞
-
路邊攤雞排騙很大!男吃一口「外皮秒脫落」 真實份量笑暈網
(16 分鐘前) -
威力彩槓龜20連摃!今彩539五地開出頭獎彩迷各抱回480萬
(17 分鐘前) -
新北學校營養午餐食安疑慮 教局令廠商停供
(42 分鐘前) -
高捷O9聯開A基地評選出爐 聯上最優申請人
(42 分鐘前) -
立院交委會考察屏縣交通建設 交長陳世凱指示積極推動鐵公路建設、發展觀光產業
(4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