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炎疫情升溫創近5年新高!熱門關鍵字帶你看懂
台灣目前正值日本腦炎的流行季節,疾管署於昨(7/1)表示,國內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近5年來單週通報數最多。這5例個案分別居住在台中市南屯區、彰化縣花壇鄉、雲林縣北港鎮,以及屏東縣的崁頂鄉和高樹鄉。
病毒由病媒蚊傳播 常見於高風險環境根據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新增的5名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之間,症狀包括發燒、嘔吐、頸部僵硬、意識障礙、頭暈與頭痛等,發病日期介於6月9日至23日。所有個案經醫院通報採檢後確診,並在住院中接受治療,目前其同住者皆未出現疑似症狀。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這5例個案的住家附近皆有水稻田、豬舍或鴿舍等高風險場域。為降低疫情風險,各地衛生單位已在個案居住地周邊懸掛誘蚊燈,並進行環境監測及社區衛教。
疾管署資料顯示,日本腦炎主要經由具傳染力的病媒蚊叮咬後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染。台灣常見的病媒蚊包括三斑家蚊、環紋家蚊與白頭家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與灌溉溝渠等積水處,叮咬人的時間以黎明與黃昏為主。
日本腦炎致死率達三成 重症恐留後遺症根據疾管署資料,大多數感染日本腦炎病毒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僅不到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常見表現為急性腦炎。嚴重病例可能出現意識改變、神經損傷、癱瘓,甚至昏迷或死亡。
疾管署指出,日本腦炎的致死率約為20%至30%,而在倖存的患者中,約有30%至50%會留下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因此不可輕忽疫情。
根據疾管署的疫情監測資料,截至6月30日,台灣今年累計通報6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回顧過去4年,2021至2024年同期的確診數分別為14、7、12與15例,顯示疫情風險仍持續存在,且以40歲以上成人較常見,但各年齡層皆有感染風險。
民眾擔憂日本腦炎疫情升溫 哪些關鍵字成熱搜焦點?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因應近期國內日本腦炎確診病例增加,引發社會關注防疫與傳播風險。《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分析2025年4月2日至7月1日間「日本腦炎」的網路聲量發現,隨著疫情進入高峰,「水稻田、豬舍、病媒蚊」等高風險環境成為關注焦點,民眾擔心居住或活動地點鄰近傳播源;同時,「DEET、誘蚊燈、衣褲、發燒」等字詞也頻繁出現,顯示防蚊措施成為討論重點,反映民眾對防範感染與保護家人健康的重視程度正在提高。
日本腦炎預防關鍵一:按時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打疫苗是目前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式!根據疾管署建議,家中有幼兒的爸媽一定要注意以下時程:
出生滿15個月打第1劑。
間隔12個月後打第2劑。
目前台灣自2017年起,已全面改用「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比起早期的鼠腦疫苗,技術更先進、副作用更少。家長應主動查閱兒童健康手冊,若發現接種紀錄有缺漏,應把握暑假期間,盡快帶孩童前往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完成補種。
如果孩子以前打的是老版本的鼠腦製程疫苗,政府也有提供「銜接方式」補接新疫苗,不需重打整套,只要依照接種紀錄按步驟補齊即可。若醫師評估幼兒不適合接種活性疫苗,可向衛生所申請使用不活化疫苗替代。
不是只有小孩需要保護,大人如果住在或經常出入豬舍、農田、畜舍附近,也有風險。疾管署建議這類族群可在每年3~4月,也就是流行季開始前,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另外,如果計畫到東南亞等流行地區旅遊,也可先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種。如自覺感染風險較高,亦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自費接種疫苗。
日本腦炎預防關鍵二:避免被蚊子叮咬!日本腦炎是透過病媒蚊傳播,主要的病媒蚊在黎明與黃昏最活躍,所以日常生活中也要落實防蚊措施:
穿著防護:穿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噴上防蚊液,產品需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這些是政府核可的有效成分。
居家防蚊:安裝紗門紗窗。睡覺時使用蚊帳,減少夜間叮咬機會
避開高風險區:避免在黎明與黃昏時段,出入豬舍、水田、畜舍或有積水的地方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5年04月02日至2025年07月01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日本腦炎』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
看更多網路溫度計文章
腸病毒重症創新高!7縣市拉警報 和感冒差在哪?家長必懂5徵兆
牙膏9成含鉛謠言不斷!食藥署籲符合法規 鉛中毒孩童最危險
用玻璃瓶喝飲料會喝更多塑膠微粒!研究曝真相:比寶特瓶多50倍 專家示警台灣實際狀況
懶人包/健保新制8月上路 不用住院就能治療?保險會賠嗎?三大變革一次看懂
懶人包/防災包別只準備乾糧!藥師籲「藥品超重要」別忘 怎麼準備一次看懂
最新生活新聞
-
大貨車闖輕軌軌道肇事 5名乘客受傷送醫 19:56輕軌全線已恢復正常通行
(31 分鐘前) -
2025羅東藝穗節盛大開幕 吳秋齡鎮長歡迎遊客來羅東共度夏夜饗宴
(31 分鐘前) -
基隆候車亭電子看板文字遭疑政治宣傳 里長:已移除
(32 分鐘前) -
50嵐推出「超古早味飲品」部分門市搶先賣 網驚:小時候超愛
(34 分鐘前) -
嘉縣物資銀行啟動颱風災後支援 盼各界協助弱勢家庭度過難關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