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市民力 新移民也不放過 愛德蒙頓創下生態都市典範
位在加拿大西南端的愛德蒙頓市(Edmonton),為亞伯達省(Alberta)首府,位處溫帶草木區,是北方針葉林及南方草原的交界區,四季分明,降水較集中夏季。位置的特殊性,讓愛德蒙頓市同時具有針葉林和草原地區的氣候與植被特色,再加上蜿蜒綿長的北薩斯喀徹溫河(North Saskatchewan River)貫穿城市,形成豐富且多元的棲地類型,如遍佈森林的河谷、深谷,以及落葉林地、小湖泊、濕地、草原、沙丘和泥炭地等,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雖然是人口近百萬的城市,愛德蒙頓市的都市景觀與自然地景相互交織,變化萬千的自然就存在於市民的家門前以及後院,一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多樣性服務,另一方面也考驗著市政府要如何在都市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防止生態系統受破壞 將生物多樣性整合進都市規畫中
認知到棲地破碎化是生物多樣性損失的重要原因,為保全自然區域的完整性,愛德蒙頓市保護了3700公頃的自然區域(約佔該市5%總面積),並且創立了全加拿大最大的市立公園系統,經市議會許可設立的公園就有將近400個。除劃設保護區域之外,也以考量生物敏感性的方法,將生態系功能與都市建築和市政運作結合,促進永續發展,以及對自然系統的保護。
舉例來說,為考量永續發展,在鄰里建設計畫的申請階段,要求提交生態設計報告書(ecological design report),並在報告產製過程中,導入社群成員的參與,一同定義特定生物多樣性價值和期望達到的保護成果,藉此對生態較為敏感的鄰里地區,擬定開發計畫,並且減少社群的衝突。此外,愛德蒙頓市也透過生態網絡模型(ecological network model)及野生動物廊道工程設計準則(Wildlife Passages Engineering Design Guidelines),將陸地區域視為相互連結及整合的棲地網絡,增加生態廊道、創造棲地、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愛德蒙頓市多樣的都市規劃作法,展現了經濟發展並不一定要犧牲自然環境來達成,而可能在開發需求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取得平衡。
借力也培力 與自然觀察大師共管城市生態
除了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都市規畫的內涵之外,由於市民與自然區域的距離相當接近,愛德蒙頓市若要維護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勢必得納入市民的參與,建立民眾的覺知,並透過活動和計畫的設計,讓民眾加入保育工作的行列。
愛德蒙頓市自2009年開始執行「自然觀察大師計畫」(Master Naturalists Program),這是一種學習與服務計畫。不需具備特定的教育訓練背景,凡是18歲以上,對生態感興趣,且願意投注心力在學習與志工工作的市民,都可以申請成為「自然觀察大師」。通過面試程序的申請者,將能夠以35小時的訓練課程和戶外教學,換到35小時的志工服務,包含監控和盤點自然區域的資源、執行動植物移植、復育和生態教育等。結業後,自然觀察大師將協助市政府和社區組織管理和保護愛德蒙頓市的自然區域,也擔負起帶領更多市民認識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任務。計畫施行以來,已誕生超過200位自然觀察大師,年齡從19歲到60歲以上都有。
根據參與者Angela Hobson表示,自然觀察大師不只在保護城市的自然區域上扮演重要角色,也在重建、重塑與復育自然生態的工作上,擔任領導角色。此計畫不僅提供在地自然愛好者交流的機會,也創造了在地行動的中心,激起社區參與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興趣和動力。
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不設限 受眾擴展至新移民
根據2016年加拿大的人口普查結果,愛德蒙頓市的移民人數有30萬8610人,佔該市人口23.8%。在2011到2016年間,就有7萬8500人移民至愛德蒙頓市,其中半數以上來自東南亞。由於移民數量多,愛德蒙頓市也正快速地成為語言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大城市之一,在五年之間,不以英語和法語為母語的愛德蒙頓市民,數量上升31%,成長速度比加拿大其他大城市都還要快。
由於國際移民眾多,愛德蒙頓市特別將新移民納入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對象當中。以加拿大環境部的「生態工具箱」(Biosphere BioKit)為範本,設計出以新移民為主要受眾的「城市生態工具箱」(Biospere Urban BioKit Edmonton)手冊,愛德蒙頓是全加拿大第一個將此生物多樣性出版品的受眾落實到新移民的城市。
因為主要對象為新移民,這本手冊的內容都以初階等級、淺白易懂的英文單字寫成,搭配生動的全彩圖片,不只以活動規畫導引新移民家庭探索自然,也結合自然觀察大師計畫,由志工陪伴並帶領新移民認識愛德蒙頓市的自然生態。
原先來自南蘇丹(South Sudan)的市民Joseph Luri指出,在他的家鄉,大多數的城市地區都沒有公園,他和他的同鄉認為來到愛德蒙頓市,讓他們學習到保存公園與森林的重要性。此外,他認為生態工具箱提供了循序漸進的指引,讓他們知道如何在公園享受愛德蒙頓市的自然、讓他們認識了各種不同的野生動物和植物,也提供選擇公園的指引。
生態工具箱試辦計畫,觸及了將近100個剛落腳的移民家庭。此工具箱的讀者一方面能透過出版品認識當地自然區域和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也能夠獲得第一手訓練,幫助他們藉由正向經驗來認識自然世界。
愛德蒙頓市的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政策,正符合愛知目標所強調的,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政策與社會的主流,尤其是生態工具箱的概念,更是跨越了資訊傳遞的籓籬,將主流化的對象擴及至新移民。這些做法再再展現了如何更有想法地落實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愛知目標: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強化地方政府的角色
自1993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以來,國際社會不停尋找挽救生物多樣性的可能,卻每每在檢視落實狀況時,發現結果不如預期。2010年,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0屆締約方大會上,通過2011-2020 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希望能夠在2020年之前有效保全生態系統。相較於過去擬定的生物多樣性目標,愛知目標特別強調要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政策與社會的主流,要各階層政府都能把生物多樣性置於政策規劃和發展計畫之中。
一般而言,生物多樣性保育和保護,過去多被視為是國家層級的範疇和責任,然而地方政府在調適生物多樣性損失的工作上,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地方政府其實是和居民最為貼近的政府層級,能夠發展符合在地需求並具整合性的生物多樣性策略,來保護和維持生態系與物種的存續。加拿大的愛德蒙頓市,從市政規劃到培力志工、擴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受眾等許多作法,正展現了地方政府所具備的行動量能及可能性。
參考資料
- City of Edmonton Biodiversity Report 2008
- Cities and Biodiversity Case Study Series: Canadian Best Practices in Local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ICLEI, 2010)
- The Master Naturalist Program
-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immigrants and recent immigrants and their proportion within the population of census metropolitan areas, Canada, 2016
- Edmonton leads Canada in immigrant-language growth
- Innovation in Sustainability: Natural Areas
- 〈從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到愛知目標〉,李玲玲
更完整的愛知目標介紹、更深入的國內外實踐案例故事,全都收錄在《上課了!生物多樣性(5):愛知目標全球行動》,加入捐款支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定期定額捐款500元(含以上),就可獲得一本哦!
※ 專書介紹:首本深度闡述愛知目標的專書 《上課了!生物多樣性》新書發表!
※ 讀好書、支持環境行動:http://bit.ly/2JzBSn6
這篇文章 結合市民力 新移民也不放過 愛德蒙頓創下生態都市典範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最新生活新聞
-
-
偏鄉送暖點亮心願 義大皇家X南勝聖母堂實現偏鄉孩童聖誕夢想
(51 分鐘前) -
93年次以前役男申請研發役 內政部:118年前不受影響
(53 分鐘前) -
「揚帆 遠行」,南美館舉辦榮譽董事長陳輝東緬懷活動
(53 分鐘前) -
臺南棒球歷史展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市長黃偉哲邀請全國朋友一同見證百年棒球記憶
(5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