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2-02-15 | 環境資訊協會

廢蚵繩、漁網救星 海保署攜手台化再利用 明年有望量產海廢再生尼龍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台灣每年有大量廢棄漁網、廢棄蚵繩沉入海底,纏繞勒住海洋生物、覆蓋珊瑚礁,造成生態浩劫。這類「海底廢棄物」單靠人力清除緩不濟急。為了減少廢棄漁網流入海洋,海保署獎勵漁民回收由純尼龍製成的廢棄蚵繩,結合企業的化學法散聚回收技術,成功將蚵繩還原回為尼龍的主要原料「己內酼胺」,估計明(2022)年每月將能回收處理600噸廢蚵繩、廢棄漁網。


海保署副署長宋欣真受訪時比喻,淨灘、淨海就像「忘了關水龍頭時,把淹水地方擦乾」,但關掉水龍頭(源頭減廢)、暢通排水口(增加去化)才能治本。


廢蚵繩未處理前之原貌。照片提供:海保署


海廢僅冰山一角 94%的海廢沈入海底 漁網佔大宗


人們眼見所及、漂流在海面與沙灘上的海洋廢棄物(海廢),恐怕僅是冰山一角。根據顧問公司Eunomia的研究,高達94%的海廢皆沈入海底,我國海洋保育署2020年首度針對台灣海底廢棄物(簡稱海底廢)調查發現,廢棄漁網就佔近9成。


海保署指出,現代漁網多以尼龍、塑膠等持久耐用的合成材料製成,在自然環境中難以分解。漁網漂流在海中,可能會纏住經過的生物;覆蓋在珊瑚礁上將造成珊瑚白化;對航行更是一個威脅,因為漁網可能會纏繞船舶的推進系統。


海保署副署長宋欣真表示,漁網等廢棄物一旦成為海底廢棄物,清除就相當困難且緩不濟急。宋欣真指出,清除海底廢的船舶每趟出海油費高昂,專業潛水伕打撈海底廢時也可能遭遇海象、能見度不佳等困境,而清除過程更不能破壞海底生態。


因此,目前僅能優先處理海洋保護區或珊瑚礁等生態熱點的海底廢棄物,「能清的都會盡力去清,但如果真的有9成的海廢都沉在海底,要投入多少經費、人力才能清完呢?」


海保署委託專業海事工程公司以人力潛水清除海底廢棄物。照片提供:海保署


「不要讓這些廢棄物進到海底才是最重要的。」宋欣真強調,以台灣健全的資源回收制度與技術,應在各漁港設置廢漁網回收暫置區,透過獎勵等方式引導漁民至定點妥善回收漁網。


海保署製「廢漁網回收手冊」鼓勵回收 廢蚵繩再利用率更高


面對源源不絕的廢棄漁網源頭,宋欣真表示,應增加再利用等去化管道,「台灣的掩埋場、焚化爐量能有限。」海保署自去年起,也與六縣市政府合作,試辦廢棄漁網回收再利用作業。


宋欣真指出,常見的漁網材質除了尼龍(PA)外,還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及特多龍(PET),且經常是複合式的,「同張漁網上有沉子、浮子與金屬」。她強調,一定要協助漁民養成分類的概念,才能提升回收效率與再利用的價值。對此,海保署也製作《廢漁網回收參考手冊》,供漁民下載參考。


海保署補充,廢蚵繩材質本為尼龍,回收時除掉浮子、沉子後,尚屬乾淨,再利用率較高。另外,漁民常會自行補網,補網材質與原漁網材質不一定相同,且經常夾帶泥沙、雜質等,回收須再處理分類,再利用率比例較低。


新北市淡水第二漁港暫置區。照片來源:海保署《廢漁網回收參考手冊


「化學回收」技術全球僅三家 台化:蚵繩可完全還原為尼龍原料


海保署去(2020)年起委託嘉義縣政府與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化)合作,將去年回收的25噸尼龍蚵繩,投入台化在嘉義新港的再生尼龍原料廠,成功還原回為「尼龍6」的主要原料「己內酼胺」[1],達到真正的循環使用。


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受訪表示,「以化學法散聚回收尼龍是珍貴的技術,可將廢尼龍還原成最初的原料,對回收來說最徹底。」他補充,全球能用「化學回收」量產再生尼龍的企業只有三家,分別為台化、韓國曉星、義大利Aquafil。


洪福源指出,過去將寶特瓶透過清洗、破碎、熔融、抽絲成紗,並做成衣料的技術屬於「物理回收」,「沒有改變聚合型態」,缺點是無法完全去除水分與微量雜質,經多次加工後塑料性能將下降,與原料品質有差距。


洪福源表示,使用環保、再生材質製作產品已成為全球各大品牌追求的目標,目前台化透過子公司福懋興業和知名品牌Patagonia合作,將再生尼龍用於生產機能性戶外、運動服飾。


擴產、跨足海廢再生尼龍 台化月處理量近千噸


洪福源坦言,這次和嘉義縣政府政府合作再利用蚵繩,可說是「偶發事件」。台化位於嘉義新港及越南的兩座再生尼龍原料廠,原先主要處理、回收自家產線上聚合、切絲等製程中的殘餘下腳料,後來逐步擴展到尼龍廢料的回收。


「漁網、蚵繩等的回收成本約為一般製程的1.5倍,需要有漁民、政府、品牌與用戶支持,才能降低生產成本。」洪福源說道。


台化自2019年起就和Patagonia合作,從智利進口廢棄漁網至越南廠再利用。今年開始,嘉義廠也加入處理廢漁網和蚵繩的回收再製。兩廠的回收尼龍料產能約為每月500噸。台化表示,配合市場需要,嘉義廠已陸續擴產中,明年起每月能回收處理600噸蚵繩、漁網。


海委會蔡副主委、海保署黃署長進行廢蚵繩投料作業。照片提供:海保署


台化表示,明(2022)年第四季產能將提升至嘉義廠750噸、越南廠500噸,每月共約1250噸的回收產能,佔台化公司每月「己內酼胺」用量的12%。


至於廢棄處理量,洪福源估計,明年起嘉義廠的回收處理量將達每月600噸(分別為漁網500噸;蚵繩及其他100噸);越南廠的廢漁網處理量將達每月380噸,合計將近1000噸。


廢漁網回收再利用流向。照片來源:海保署《廢漁網回收參考手冊


此外,台化亦致力於降低生產製程中對水、汽、電等資源的耗用,並將太陽能光電導入海廢回收生產製程,目前嘉義廠已完成1500kW的光電,未來將再增設至3000kW,使產品從原料到生產,都能符合環保、低碳的綠色製程。


註釋


[1]尼龍6也稱為「聚己內醯胺」,由「己內醯胺」單體合成,被廣泛被應用於汽車零件、漁網蚵繩等


這篇文章 廢蚵繩、漁網救星 海保署攜手台化再利用 明年有望量產海廢再生尼龍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