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動還是退縮? 台灣「氣候焦慮」青年吐心聲
今(2022)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中,列出的十個直接風險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第八個風險是「青年幻滅」;而氣候變遷是21世紀以來人類所遭遇最大的挑戰之一,全球各地極端氣溫、森林大火、海平面上升,逐漸威脅到萬物的生存、未來與健康。
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中刊載的一篇研究也發現,因為氣候變遷引起的焦慮感正席捲世界,其中最感「氣候焦慮」的族群之一,正是最受氣候變遷影響的青年世代。
透過五位具有氣候焦慮症狀的台灣青年,本文將一探青年世代如何感受氣候變遷、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青年世代的心理狀態、氣候焦慮又如何策動青年採取行動?
沒有未來 何必生孩——全球過半青年患「氣候焦慮」
要理解氣候焦慮的本質,必須先從焦慮談起。焦慮是一種面對未來無法捉摸的威脅時所引發的情緒,由強烈的擔憂和恐懼混合而成,例如學生面對期末考時,或多或少感受到的擔憂和不安,即是焦慮。氣候變遷帶來難以預測、也難以控制的災害,引發人們對未來感到擔憂和恐懼,這樣的情緒就是「氣候焦慮」。
「我是看了李奧納多的電影《洪水來臨前》(Before the Flood),開始對氣候變遷感到焦慮。」受訪者H回想第一次感受到氣候焦慮時如此表示。即便沒有直接受到氣候變遷帶來的危害,也可能因為相關的報導、紀錄片或任何與氣候相關的訊息而受到氣候焦慮所困。
氣候焦慮就如同氣候變遷一般橫掃全世界,醫學期刊《刺胳針》中刊載的一篇研究,針對全球十個國家、萬名16~25歲的青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訪者「極度擔憂」或「非常擔憂」氣候變遷,僅有5%的受訪者完全不擔心氣候變遷;甚至有四成青年表示,氣候危機讓他們猶豫是否要生下一代。可見氣候焦慮已在青年世代成為全球無法忽視的現象。
適量焦慮引發行動 過量焦慮傷害心理健康
氣候焦慮並非一種疾病,但若這種焦慮持續太久而沒有得到緩解,便可能會造成其他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等;而過於嚴重的氣候焦慮也可能讓人因為無助、絕望而無法做出任何行動,甚至因此否定氣候變遷的存在。
一方面來看,因為社會大眾對氣候議題抱持正反兩極、或者漠不關心的態度,可能會使得氣候變遷焦慮的族群被無視、不敢求助。受訪者H表示,她在國中時想和朋友分享氣候焦慮,卻因為沒有人能同理她的想法,因而對群體感到疏離——這類的狀況對於整體社會的氣候行動十分不利,因此,氣候教育與氣候變遷主流化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但就另一方面來看,適當的焦慮感也足以觸發行動。一份由美國心理學協會的研究顯示,擔憂氣候變遷的人採取氣候行動的比例,比起不擔憂氣候變遷的人高出了兩倍以上——因為焦慮本身就如同一個警鐘,響起時便提醒我們:該行動了。
對於青年世代來說,氣候變遷更是直接威脅到他們的未來,「沒有未來,何必讀書?」這句在氣候罷課行動中的詰問,便反映出對未來的焦慮感。自2018年開始的氣候罷課行動在全球遍地開花,也有人因此氣候焦慮而改變自身的生活習慣與工作等種種選擇。
行動,以減緩氣候焦慮
氣候焦慮是氣候行動十分重要的推力,而行動正是解決焦慮的方式之一。
當氣候焦慮「患者」改變生活習慣,邁向一個永續的生活方式,例如:以大眾運輸取代私人汽機車、多吃蔬菜少吃肉、選擇永續的工作時,便會認知到自身的改變能夠為減緩氣候變遷出一分力,進而減緩氣候焦慮。
此外,氣候行動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具有相似價值觀或經驗的人,一旦擁有這樣的社會連結,將有助於減少孤單、絕望的感受,緩解更多氣候焦慮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受訪者L說:「在加入了關注氣候變遷的NGO之後,我才知道有許多人也和我有一樣的感受,但大家都很努力,也讓我對於面對氣候變遷更有勇氣。」
由於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不盡相同,要尋求適合自己的緩解方式。如果對於氣候變遷感到高度焦慮而產生心理疾病,建議盡快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或身心科醫師協助。
在氣候危機的時代裡團結並保有希望
氣候變遷造成的災難會讓人感到害怕、擔憂,青年世代甚至對未來感到十分絕望,但正如同瑞典的氣候行動者童貝里(Greta Thunberg)所說:「比起希望,我們更需要的是行動,當我們開始行動時,希望便無所不在。」
面對氣候焦慮就如同面對氣候變遷一樣,需要透過行動來減緩問題惡化的程度,同時也必須記得:氣候變遷不是一個人可以解決的問題。
有一群台灣青年,正因為看到未來台灣將面臨各種極端天氣事件、海平面上升的威脅,而投身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關心氣候政策主流化、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碳定價、氣候調適行動、氣候世代正義、氣候教育和能力建構等議題,致力於推動各種氣候行動,並期待最終台灣的各個族群可以團結一致,落實氣候的公正轉型。
在團體中,他們能試著將心中的情緒說出口,並且成為彼此的支持,「當我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就成為了自己的希望所在,驅動我們前進的就會是希望而不是恐懼。」受訪者C這麼說道。
參考資料
- Susan Clayton(2020年8月),Climate anxiety: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 Panu Pihkala(2020年9月),Anxiety and the Ecological Crisis: An Analysis of Eco-Anxiety and Climate Anxiety
- Elizabeth Marks, Caroline Hickman, Panu Pihkala, Susan Clayton, Eric R. Lewandowski, Elouise E. Mayall, Britt Wray, Catriona Mellor, Lise van Susteren(2021年9月),Young People’s Voices on Climate Anxiety, Government Betrayal and Moral Injury: A Global Phenomenon
- Sheridan Bartlett(2008年10月),Climate change and urban children: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 for adaptation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20年2月),Majority of US Adults Believe Climate Change Is Most Important Issue Today
-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2021年9月),2021青年抗暖大遊行|七大訴求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該行動還是退縮?台灣「氣候焦慮症」青年吐心聲〉
這篇文章 該行動還是退縮? 台灣「氣候焦慮」青年吐心聲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最新生活新聞
-
實踐大學社工系來金與金門家扶再攜手辦兒童冬令營
(19 分鐘前) -
全球唯一! 仿生科技新創加速器向台灣招手
(29 分鐘前) -
蛇年報新春 農民學院即刻開放報名
(35 分鐘前) -
中彰投分署邀您春節踏青支持在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探索南投秘境!
(35 分鐘前) -
春節走春首選,嘉義新港6大必遊文青景點
(3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