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20° )
氣象
2022-06-20 | 環境資訊協會

靠海生活也擁林中之寶 種回昔日保安林 景觀復舊後全改觀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 花蓮報導


編按:「台日海岸林交流專題」系列文章由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委託,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企劃而成,期待透過不同角度切入台灣各地居民與海岸保安林的故事,傳達人與自然之間重要的共生關係,亦呼應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核心倡議。


家住保安林的人們,回憶著過去厚實的保安林帶,以及它所提供的恩惠,不無懷念又帶著感傷。如果問最想恢復過去記憶中哪一個圖像,對花蓮縣七星潭社區和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居民而言,可能包括遍布了龜蛋的沙灘。




靠海生活也擁林中之寶 種回昔日保安林 景觀復舊後全改觀

花蓮2618保安林。圖片來源:林務局提供


海岸景觀復原 從保安林起步


就在半世紀之前,雞蛋要買,但住在沙灘旁的居民烏龜蛋不用買,遍地都是。這個記憶不但花蓮七星潭社區如此,屏東後灣也是。龜蛋曾是這些社區早期蛋白質來源,只要潮汐對,綠蠵龜就會上岸產卵,蔚為奇觀;不小心還會踩到。


「以前龜蛋多得不得了,物資缺乏時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屏東縣車城鄉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楊美雲說,在地人都知道何時取鹽、摘海菜、挖龜蛋:「這是我們的本能。」在廣袤的沙灘找龜蛋,他媽媽教他觀察海龜爬過的痕跡,再用兩手挖開。數十年來歷經種種原因,改變了沙灘樣貌、破壞海龜繁殖棲地,海龜雖然依舊在,只是再也無法上岸了。


讓海龜再度重返台灣海岸的景觀,也許能成為長期目標;不過,恢復海岸林景觀,將原來曾經長滿林木的地方,盡可能有機會種好種滿,讓沙灘維持足夠的寬闊,或許是中短期可以做的事情。




靠海生活也擁林中之寶 種回昔日保安林 景觀復舊後全改觀


屏東後灣沙灘曾布滿龜蛋。圖片來源:廖靜蕙提供


保安林百貨公司 藥局雜貨一概齊全


提到海岸林,在後灣生活一甲子的楊美雲還記得,海岸林密密麻麻的景觀,如何擋住海風,使家園不受海沙侵擾;或到林中撿木材當柴燒。對當地人而言,缺少物資源不是往山上走,而是有求於海,不但藻類多,潮間帶的生物也十分精采。


珊瑚礁岩上有一種耐乾旱的植物「水芫花」(或水晶京),即使淋到雨仍燒得起來;雨天需要薪柴,他們就往海邊的珊瑚礁找。海岸邊的咕咾石刮下來的鹽,在日治嚴格管制時期,長輩們就將鹽藏在保安林,需要時就來煮鹽。


保安林也提供了藥草庫。「這裡沒有醫生,一發燒,母親就是到林裡找藥草啊!」楊美雲細數著,牛筋草、雞屎藤、飛揚草、豬母乳、小金英、山粉圓等植物,都是傳統藥草;然而現在土地利用型態改變了,相對這些植物也變得稀有。


保安林同時是柑仔店。「以前下課隨地採,吃飽才回家,現在少見了;山粉圓成熟種子快蹦開了,就用手拍、掉下來就這樣吃。」他感慨的說,山粉圓乾吃就好,現在人卻都要殺菌、後來煮熟加水拿來賣。


林中有枯里珍、多花油柑,採果實吃;海漂植物檄樹,拿來滷豬腳或賣兩相宜;蟬炸得酥酥、草蜢仔(蚱蜢)則烤來吃。因為樹多,野蜂也很多,還有蜂蛹可吃。


把失去的森林種回來 不只景觀更為了惠益


靠海岸林和海生活,是很棒的事情。「回想起來,我們從來沒有貧窮過。」楊美雲說。只是高中時,他家門前,為了興建馬路,木麻黃竟全被砍光。


「現在看到的,沒有一處像以前的海岸林那麼豐厚,除非把樹種回來。」他感慨地說,過去森林所提供的各種好處,現在難以想像。




靠海生活也擁林中之寶 種回昔日保安林 景觀復舊後全改觀


森林是當地居民共有的舊時回憶。圖片來源:廖靜蕙提供


恢復舊有的景觀,不只是賞心悅目,更重要的是恢復這些地景所提供的恩惠與利益,或稱為「生態系服務功能」。生態上有「景觀復舊」的概念,指的就是將過去最能發揮生態功能的圖像,透過植樹造林或保育等方式恢復。


營造海岸林需將環境地理條件、植物特性等因素考慮進來,以人工經營海岸林景觀復舊,便也就是人為干預恢復過去最能發揮防風林功效的景觀,這亦是林務局近年來生態造林的核心價值。


例如,日治時代將木麻黃種好種滿,為的是發揮防風林的功效;現在種回木麻黃,看似是恢復過去景觀,其實更核心的目標是找回防風的功能。或過去恆春半島因種瓊麻,影響原來的生態系統,復舊就是把這之前原生的植物種回來。


公私協力經營保安林 行政委託民間一起來


後灣蘊藏豐富的生態知識,社區自主性強、理念也和保安林保育契合,這讓屏東林區管理處長楊瑞芬思考,也許效法日本虹之松原,行政委託給民間組織,共同經管保安林。而且這不是他第一次這麼做,2017年底,他在花蓮林區管理處任內,就啟動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公、私協力經營2618保安林的計畫。


提到結識虹之松原專家,起因於2017年底,花蓮縣政府為了治療松園別館的老松樹,特地從日本找來兩大松原的專家現勘、提供諮詢,之後帶著兩位專家拜訪林務局;虹之松原管理局長藤田和歌子就是其中一位專家。林務局隨即於2018年邀請藤田局長前來花蓮擔任「台日保安林交流研討會」講師,時任花蓮林管處長的楊瑞芬,以地主身分全程參加。




靠海生活也擁林中之寶 種回昔日保安林 景觀復舊後全改觀


2017年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首度接受公部門委託經營管理2618保安林。圖片來源:廖靜蕙提供


更早之前,因193道路開發涉及2618保安林存廢,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因理念相同進而發展夥伴關係。「我們發現保安林,尤其是海岸保安林,因開路、其他土地需求,越來越薄,功能也逐漸弱化。」楊瑞芬說。


依據《行政程序法》第16條,行政機關可依法規將部分權限,以行政委託民間團體或個人辦理。也就是,將一部分保安林經營管理的工作,透過行政委託由民間團體執行;受託之個人或團體,於受託範圍內視為行政機關。這種案例並不少見,機車行代驗排氣,就是一項行政委託。


雖然願景很清楚,不過仍需務實地達到目標。於是花蓮林管處先從保安林命名、走讀等活動事項委辦,與黑潮基金會合作,逐步朝行政委託前進。楊瑞芬深知,並非每一號保安林都有渾然天成的民間團體可委託;和黑潮的合作,是一場實驗也是一種學習,彼此摸索行政委託的契機。


結合組織信念 黑潮累積海岸林管理經驗中


向來多以募款自籌經費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17年首度接受公部門委託經營管理2618保安林。現任執行長林東良說,與公部門合作是嶄新的經驗,過程許多學習與調適之處,慶幸的是能結合黑潮理念,共同為花蓮環境永續努力。


「與其解釋保安林的功能,不如把人帶入保安林,透過環境教育、覽導解說以及各種活動,感受其好處。」林東良說。雖未正式的行政委託關係,但黑潮不放棄透過活動舉辦引導民眾走入保安林。例如結合森林療癒概念,在七星潭海灣進行戶外瑜珈、走入保安林;帶領小學兒童,到保安林中用雙手打造「森海秘密基地」。




靠海生活也擁林中之寶 種回昔日保安林 景觀復舊後全改觀


屏東後灣保安林。圖片來源:廖靜蕙提供


去(2021)年更以四季規劃不同主題,無論春天植樹、夏天淨灘、秋天徒步、冬天休養,讓參加者體會保安林季節變化。只是秋天撿拾落果編織成鑰匙圈的活動吸引許多人參加,無奈同期舉辦移除小花蔓澤蘭活動,人數遠遠比不上!


四年多來,林東良感受到保安林的改變,以及民眾對保安林改觀的過程。過去在保安林步道,800公尺的步道看得到3、4個吸膠留下來的廢棄物;後來這種現象不見了,雖然保安林仍有廢棄物,但相較過去已經減少許多。


此外,透過參與2618保安林周邊社區事務,黑潮基金會跟著居民,收集地方文史資料,知道過去這裡有糖廠、加灣的漁民使用小型定置漁網等,不但得以與居民共學分享,也增加地方自信;對於未來發展想像也有脈絡可循。


儘管海岸林中亂象百出,垃圾場、墓地,或者是開發行為,但回顧有些足跡,仍有值得保存之處。林東良舉虹之松原為例,早期當地政府做了休閒步道,現在為了保育不再增添人為設施,過去這些步道便提供親近保安林的機會,讓人走入林內;七星潭早期留下來的黑森林小徑步道,同樣提供了人們走入保安林的途徑。


延伸閱讀-【台日海岸林交流】系列報導





這篇文章 靠海生活也擁林中之寶 種回昔日保安林 景觀復舊後全改觀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