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3-12-26 | 環境資訊協會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文、圖:看守台灣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編按:看守台灣協會在2022年底投放了一份關於塑膠袋使用行為、和減塑政策意願的調查問卷,經過一年的慢慢累積,回應數也達到了將近1400份。我們認為這些回應已足以表達一定程度的民意,將不同問題的回應結果互相交叉比對後,分析得出的結論寫成如下的文章。這裡採用兩個角色互相對話的形式,一個代表一般民眾,一個代表環保團體,除了表達比較生動之外,盡量從雙方不同角度去看這些結論,以期能平衡立場。

看守台灣路人甲(下簡稱甲):可是我都幫你裝好了捏。


看守台灣路人乙(下簡稱乙):什麼?


甲:啊你那個太小了裝不下啦。


乙:啥?


甲:不好啦你那個袋子會弄髒,用我這個塑膠袋裝就好。這個塑膠袋很便宜啦免煩樂(煩惱,閩南語huân-ló)。


乙:所以你到底在說什麼?


甲:就標題啊,你如果跟老闆說你自己有袋子,老闆的反應通常都是這些不是嗎?


乙:喔,不一定啦,雖然你講的情況我都有碰過,不過還是算極少數嘛。以我好幾年來習慣用自己的袋子的經驗,大部分的老闆都願意配合啊,反正他們也沒有虧。而且比起會直接拒絕,更多的老闆會說:「喔~少年A,你這樣很環保喔~不錯不錯」。


甲:不,「少年A」是你自己加的吧。


乙:……對不起,是我自己加的沒錯。


但你說到的那些老闆的回應,其實也剛好是「為何一般民眾不習慣用自己的袋子」的其中幾個主因。我們曾經在去年丟出「快快樂樂出門,帶塑膠袋回家」這份問卷,經過一年來慢慢地收集意見,目前也已經有將近1400人的回應啦。今天可以好好來看看,在大家的心中,塑膠袋到底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還是可以分手快樂、你很快樂的對象。


甲:還記得去年在回應數達到300的時候,有先做了一份整理評論對吧。


乙:是啊,那時候幾乎只有來自雙北的民眾的意見,但現在其它縣市的回應比較多了,可以說相對比較能代表全台灣民眾的想法。除了這點之外,整體的分析結果倒是沒什麼變化,例如大多數人一週會拿1~5個塑膠袋回家,而拿塑膠袋回家的原因要不是「忘了帶自己的」、就是「家裡有需要用」。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家裡有需要用(例如垃圾袋),所以會拿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複選,最多選兩個選項。1208則回應,藍色長條為從眾多自填的「其他」選項中歸類出的理由。

點我看拿塑膠袋回家的理由(其它)


甲:拿回家順便當垃圾袋用的人好像滿多的呢。


乙:沒錯,跟下一題「帶回家的塑膠袋大多怎麼處理」的回應結果一起看的話,就可以發現這個傾向十分明顯。全部會拿塑膠袋回家的人有1227位,其中就有961位、將近80%的人會拿塑膠袋來當垃圾袋用。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複選,最多選兩個選項。1227 則回應,藍色長條為從眾多自填的「其他」選項中歸類出的處理方式。

點我看怎麼處理塑膠袋(其它)


甲:可是雙北必須使用專用垃圾袋啊,怎麼拿一般塑膠袋當垃圾袋的還會這麼多呢?


乙:這個也是我們覺得有趣的地方。雙北拿塑膠袋回家的571人中有427人、75%會當垃圾袋用,其它縣市拿塑膠袋回家的656人中有534人、81%會當垃圾袋用。其它縣市就算了,雙北的比率如此高讓人有點意外。樂觀猜測箇中因素可能包含:


兩用袋政策的成效。

因為袋子髒污或破損,所以除了當垃圾袋,實在沒其它用途。

台灣人的習慣就是容易拿很多塑膠袋回家,但又覺得隨便丟掉不環保,所以能重複使用就盡量用。

甲:我覺得上一題的選項中:「家裡有需要用(例如垃圾袋)」,可能會有點誤導效果。


乙:是,不可否認這邊是個設計缺失,這個選項就把下一題的問題跟答案之一寫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回答下一題時先入為主的心理,這實在不太好。不過有570人、將近半數除了當作垃圾袋用之外,也會「洗乾淨後自己留著重複使用」,所以我認為這些回應結果多少還是反映了多數台灣人處理塑膠袋的習慣。


用過的塑膠袋沾有髒污,清洗麻煩


甲:甲:塑膠袋髒污破損是另外一個重點呢,應該說大家都懶得洗乾淨再重複使用。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複選,最多選兩個選項。1169則回應,藍色長條為從眾多自填的「其他」選項中歸類出的原因。

點我看不重複使用的原因(其它)


乙:台灣人習慣了嘛,為了節省一個隨處都拿得到的塑膠袋,還要花時間、水、清潔劑把髒掉的舊袋子洗乾淨、還要晾乾,說實在這手續就是有點麻煩……


甲:欸,身為環保人士怎麼可以嫌麻煩。


傳統市場、小吃攤販、餐廳、早餐店


乙:不……只是說得實際一點。總之,這裡有一件事可以說嘴,我們都知道環保署的購物用塑膠袋限制使用政策的14大管制對象,如下圖,皆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乙:不過到目前(2023年)為止,傳統市場、小吃攤、有店面的餐飲業還沒有被納入管制對象,也就是這些店家的塑膠袋愛怎麼給就怎麼給。然後這些業者的塑膠袋不是拿來裝食物就是生鮮食材,所以顯而易見地很容易留下髒污。


拿塑膠袋回家的人有1227位,高達1122位的塑膠袋來自傳統市場、小吃攤販、餐廳或早餐店,其中有763人會因為「用過的塑膠袋沾有髒污,清洗麻煩」而放棄重複使用,這實在是一個無法忽視的現象。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1223 則回應,複選,最多選三個。

點我看塑膠袋來自哪些場所(其它)


甲:所以我們要不就是叫政府把這些餐飲業都納入塑膠袋限制使用的管制對象,要不就是叫大家塑膠袋要洗乾淨再重複使用,這樣塑膠袋減量的效果將會非常可觀。


乙:對啊,那你覺得哪個方法比較簡單?


甲:叫大家洗塑膠袋?


乙:再想想看。


甲:呃……


乙:好啦,其實都很難,但是也都需要推動啦。民眾的心態跟習慣不改變,光只是藉由政策由上而下的規範跟禁止的話,通常也難以長久。如果真的禁止了餐飲業提供塑膠袋的話,最好是能夠搭配自備餐盒容器可獲得店家優惠的政策,例如最近就有「媽媽氣候行動聯盟」串聯業者發起「自備餐盒,有何不可」活動。


有推力和拉力的政策雙管齊下,才能有效促使民眾改變習慣,而且自備餐盒、容器、或餐具的策略,也能順便大量減少其它一次性用品。


只願意收集不須處理即可回收的塑膠袋


甲:接下來的兩題,大家對塑膠袋回收、或者透過共享機制重複使用的意願都頗高的。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乙:是啊,看了真是賞心悅目,基本上願意多做一些事來減少塑膠袋垃圾的人,還是佔絕大多數,兩題都佔了85%以上。不過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兩題我們還是有放一點陷阱在裡面。


甲:又來了,就不能問的客觀一點嗎?


乙:沒辦法嘛……每個人願意、或不願意做減塑的原因可能有各式各樣,沒辦法在簡單的選擇題中問出千百種意見,只能先假設大多數人的理由是什麼,然後透過問卷去證實這個假設。


以「自立自強做回收」跟「袋袋相傳」這兩題來說,我們想知道願意「無條件去做」跟「有條件才做」的人有多少、以及那個條件可能是什麼?所以在回收這一題,我們假設的條件是「有空」跟「不需要額外處理」;而在袋袋相傳這一題,我們假設的條件是「乾淨的塑膠袋」跟「不需要自己拿到回收站(清潔隊會上門來收)」,所以這題其實還是有滿多人(43%)是有條件才願意去做的。


甲:喔喔,降我是接受啦。不過就算如此,願意無條件做的人,也是意外的多呢。


乙:是有點意外,可是就不知道大家是真的「可以可以,為了環保,何樂而不為?」還是「反正這又不記名,先承諾到時候再說」……


甲:哎唷疑心病不要那麼重,抱持樂觀態度。


乙:也是啦,總之這兩題問到的收穫,也呼應了前面提到大家對於處理塑膠袋的態度,可以說個結論:「只要有政策輔助、有基礎設施可以幫助我們將塑膠袋清乾淨、然後分享或回收,所有這些手續都不麻煩的話,誰不會想做呢?」


可以接受,但要有配套措施,讓店家可以提供其他材質的袋子


甲:最後關於幾個政策的問題,大家配合減塑政策的意願都滿高的。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乙:其實看這一連串的回應結果下來,我覺得有點太符合我們的期待了,畢竟會接觸到我們協會發出的問卷的人,幾乎也都是有心環保之士,所以這些正面回應可能要再打些折扣。但我猜你又要說我太悲觀,所以……這一題的回應其實要看的重點是,回答「可以接受,但要有配套措施,讓店家可以提供其他材質的袋子」的人佔了絕大多數。


甲:不會悲觀啦,有機構效應還算合理,我也覺得要打折。那麼要怎麼說大多數人還是希望有配套措施這件事呢?


乙:我會認為這個回答背後的心理,是因為希望「還是能提供其他材質的袋子」這件事。所以這邊還是老話一句:「台灣人都已經習慣了到處買東西都會給個袋子的方便」,如果一時之間失去了這個方便,變成出門都要自己帶袋子,人類要改變生活習慣多少都會抗拒的。


另外對於湯湯水水的食物來說,店家提供的袋子還是最方便,不然自己出門都要帶一堆鍋碗瓢盆也是麻煩。總之,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是「好吧,不給我塑膠袋沒關係,至少給其他材質的袋子可以吧。」


甲:但是也有不少人說,只要政策雷厲風行下去,台灣人罵歸罵,最後還是會改變的。


乙:這個我們相信啊,所以我們先調查民眾的心態,大概了解對於改變的阻力會在哪裡,至少讓政策設計有個依循、或是有個緩衝的配套措施,民眾比較能接受。


甲:對於塑膠袋一個要收多少錢,似乎是看不到一個統一的意見。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乙:呃……這題其實沒必要,很歹勢我也沒設計好,這在之前三百份回應的分析文章中就提過了,光只有數字大家很難選擇,應該要舉出一些計算成本的依據,例如塑膠袋的年使用量、廢棄量、製造成本、各地清潔隊的財政需求……等等,作為「是否應該納入塑膠袋的計費公式之中」的選項。我看這題就先跳過吧~


甲:UCCU(你看看你),跳過跳過。


給自備購物袋的客人打折優惠,鼓勵商家轉型改採用無塑零廢商業模式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複選,最多選兩個選項。1389則回應,藍色長條為從眾多自填的「其他」選項中歸類出的用途。

點我看塑膠袋收費用途(其它)


甲:塑膠袋收費的用途跟上次分析一樣,最多的還是「給自備購物袋打折」跟「商家轉型無塑」,我覺得這兩項都是簡單具體又直接的回饋方式,所以最多人支持吧。


乙:我也是這麼覺得,這兩個方式都能在第一時間將「因為增加塑膠的行為所多付的成本」,轉補貼給「直接有效的減塑行動」,背後也不須透過什麼複雜的金流。


個體做出減塑行為就能馬上得到獎勵,雖然數字不大,但對一般民眾的誘因還滿強的,看看以前回收盛行的時候,大家都滿熱衷拿寶特瓶去換個1、2塊錢。不過我們還是希望多少也貢獻給減塑政策或是地方的廢棄物處理預算啦,畢竟將具有懲罰意義的收入轉成公共財讓社會共享,還是有其意義存在,另外就我們所知,清潔隊現在比以前要辛苦很多啊……


甲:可是大家普遍的心態都不太相信政府吧,誰知道錢給了政府會拿去做什麼,政府寧願把錢花在促進經濟,對環保政策總是不屑一顧不是嗎?


乙:這……就……不好說,我同意「普遍不相信政府」這件事,那你後半句我只能說無法反駁科科。但是可以「專款專用」啊,只要有法規訂定「透過塑膠袋收費而收入的款項只能用於減塑政策」就好了。講到法規順便再宣傳一下我們的「資源永續管理法」。


講這些落落長的,其實就三件事


甲:差不多該下結論了吧。


乙:是,那麼來歸納一下從這份問卷調查結果觀察到的事吧:


隨袋徵收+兩用袋的政策互相搭配,大有可為:隨袋徵收就是雙北行之有年的專用垃圾袋政策,應該加緊推廣到全國各縣市實行,不只對塑膠袋,所有一般垃圾減量的效果非常可觀。兩用袋政策則是地方政府與部份連鎖業者合作,允許在其店面提供的收費購物袋可作為專用垃圾袋使用。這結論是根據「多數人會把拿回家的塑膠袋當作垃圾袋」的觀察結果,再加上現況下民眾心態還是習慣商家會給袋子,如果一下子就全面禁止所有商家不得提供任何提袋,恐怕大家還無法習慣自己帶袋子,會造成民意反彈。兩用袋政策非常適合作為過渡期的轉型策略,一是已經有實作範例,而且目前看起來是政府、業者、民眾三方都可接受的模式,二是不需新建基礎設施、推廣成本也極小,只要有法源依據就可規定大型連鎖業者必須遵行配合。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兩用袋的生產成本目前是政府負擔,如果抱持「減塑為本」的精神,其實應該是業者負擔生產成本,政府負責認證稽核即可。


購物用塑膠袋限制使用政策的最後一塊拼圖——傳統市場、小吃攤販、有店面的餐飲業:髒污破損的塑膠袋處理起來太麻煩,是民眾不想重複使用的最大原因,而且也大大降低後續回收和分享使用的意願。而髒污塑膠袋最有可能的來源即是來自傳統市場、小吃攤販和餐飲店,尤其當現況是其它14大營業場所都已受到管制,我們非常需要補上這最後一塊拼圖,這效益不只是從源頭減少塑膠袋垃圾,同時也會促進重複使用和回收其它袋子的意願。


完全禁塑的政策可能無法一次到位,但推動轉型的配套措施可以再灑多一點:對負責制定政策的政府來說,我們認為顯而易見的轉型的機會一直都存在,如前所述的兩點,加上塑膠袋收費後基金補貼方式。這些策略也不只適用塑膠袋,還能擴大囊括所有一次性用品(好吧,兩用袋不行,抱歉)。我們認為認同減塑的民意在這份調查結果中十分明顯地展現出來,只要結合多種推力跟拉力的策略,例如塑膠袋限制使用、自帶提袋跟餐具的優惠政策,民眾的習慣會自發性地改變。當然我們在這裡嘴巴說說是很簡單,還得仰賴政府立法的意願跟智慧,但我們絕對相信當民眾願意配合,遍地都是機會,就看政府要不要開始行動了。


講到臭的「為何要減塑」


乙:最後還是老生常談,複習一下為什麼要減塑這件事。


甲:減塑基本上是共識了吧,還需要囉唆什麼嗎?


乙:不一定吧,也許有人是覺得減塑很潮才跟上的(誤)。啊反正我們的風格就是三不五時要講一些讓人吃不下飯的事,提醒大家記得塑膠有多糟糕這樣。


首先塑膠的生產製造業—通稱石化產業,是高污染、高碳排的產業,生產須消耗大量的石油和各種地球資源,並經常添加各式各樣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質,在台灣的法規管制向來不夠嚴謹,各種工安事故頻傳,違法污染事件也層出不窮。


塑膠廢棄物也是無視於其中的添加的一大堆化學物質,總是一股腦送進焚化爐燒,而這些有害化學物質則隨著焚燒後的灰渣逸散到環境中,逐漸累積造成污染,諷刺的是許多國家(包括台灣)目前還以「廢棄物再利用」的名義,大方容許這些灰渣進入各項公共工程。


然後塑膠會這麼顧人怨,上面說的幾點還不算是主因。塑膠會成為環保界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主要還是因為生產、使用、乃至於廢棄的量實在太巨大了。根據聯合國估計,如今我們每年製造4億噸的塑膠垃圾,而我們每年生產的塑膠也將近4億噸,非常嚇人。


這樣說好了,任何塑膠會造成的污染,都得乘上這個規模,如果我們不做出任何減塑行為,任由塑膠生產廢棄的總量一路飆車成長,差不多就是給未來的某一年的地球環境宣判死刑了,這是為何現在就得想方設法讓塑膠退場的原因。


最後的最後,還有其它意見的回應,大家都還滿踴躍的,我把它們放在這裡,以後說不定可以從裡面挖到寶。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協會〈老闆,我自己有袋〉,本文原刊於2023年10月21日。


這篇文章 老闆,我自己有袋! 台灣人塑膠袋使用行為大調查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