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4-06-24 | 環境資訊協會

【8年來,生活有什麼不一樣?】減塑大戰開打——自備杯省5元政策能減少飲料杯嗎?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編按:520是新舊政府交接的日子,標誌著總統蔡英文八年執政即將結束。《環境資訊中心》精選民眾有感的主題,透過關鍵數字與政策,搭配人物小故事採訪,在眾多政治人物的表現評比中,留下你我的520回顧與展望。

你知道自己一週累積多少垃圾嗎?根據環境部統計,台灣2023年平均每人每週約產生9.6公斤生活垃圾,相較於2016年成長了將近六成。


8年來,台中、新北兩縣市每人每週垃圾量翻倍成長,其他縣市也逐年增加,金門、連江兩地則是負成長。


去年每人每週垃圾量最多的縣市是嘉義市,每人每週約12.4公斤。


環管署一般廢棄物管理組組長蔡蓬培解釋,近年電商及外送蓬勃發展,使得商品及食品包材大幅增加,讓生活垃圾量變多。但八年的數字大幅增長,主因還是調整「一般廢棄物」的統計數據所致。[1]


【人物小故事】公司減廢政策、自備杯省5元,他們有話要說……


Steve,現年32歲,是名北漂上班族,吃個飯就可以用掉好幾張衛生紙,不怎麼在意垃圾減量。近來,他們公司推出垃圾減量政策,將此當笑話看待的他,卻發現同事丟垃圾習慣有了不同的改變。

我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去年秋天人資寄來一封群組信,說要響應ESG,希望我們把座位旁的垃圾桶繳回。他們的邏輯是這樣:員工如果不方便丟垃圾,就比較不會產生垃圾。但因為是鼓勵性質,一開始大家都不太理會。


後來有一天,打掃阿姨推著推車逐一問要不要繳回垃圾桶,大家的垃圾桶才被「半強迫」的收回。我和同事那陣子一直笑這件事,因為沒人覺得垃圾會因為這樣就變少。我們垃圾桶是在茶水間、廁所都會經過的地方,大家總不能都不喝水、不上廁所吧?大家都是把垃圾先堆桌上,然後裝水的時候順便丟一下。


不過倒是有看到一個改變——垃圾桶事件那陣子,公司還做了別的措施。我們垃圾本來只有分一般和回收,就是常見的那種白鐵垃圾桶放兩三個,很多人都會把午餐便當盒、筷子、廚餘什麼的用塑膠袋包起來就丟一般垃圾。現在他們在垃圾桶旁邊設了紙餐盒區和廚餘桶,大家真的開始乖乖分類垃圾了。


高阿姨,現年62歲,居住在中部的家庭主婦。平常生活都會用到十多個環保杯,覺得「自備杯折5元」政策推出後讓他「賺到」,但偶爾還是會懶得帶杯子,也不太願意使用循環杯。

我們家應該有⋯⋯10多個環保杯喔!我不覺得自己這樣不環保,因為每個環保杯都有它的用處啊。裝水的一個、裝咖啡一個,還有一個裝冷飲、一個裝熱飲,要分開,不然會有味道嘛。這是我自己常用的四個。我婆婆的話是兩個,一個裝常溫水,一個裝很燙的熱水,他想喝溫水,就把熱水倒進常溫水裡。


從自備杯省5元政策之前,我就會自己帶杯子去買咖啡。有了這個政策我可以說是賺到。但是我們家還是堆了很多咖啡紙杯,因為平常總有杯子懶得帶或是忘記帶的時候嘛!尤其我都買304、316的不鏽鋼杯,其實蠻重的。


但是這些紙杯我都會重複使用喔!我咖啡喝完,紙杯不是空了嗎?我就會洗一洗,晾乾,然後就拿來裝水果,或是小狗的零食。紙杯用久變得爛爛的,我就會拿去裝骨頭、裝瓜子殼,不然就是拿來裝廚餘。我裝個三、四杯,才會連同垃圾一起丟掉。至於循環杯吼,我看過電視介紹,知道那些杯子都會清洗消毒,但想到要跟大家共用杯子就覺得怪怪的,我想我應該不會用吧。




【8年來,生活有什麼不一樣?】減塑大戰開打——自備杯省5元政策能減少飲料杯嗎?


Steve所在的科技公司去年開始「沒收」員工的垃圾桶希望減廢,卻被大家當成笑話。圖片來源:Unsplash



註釋


[1] 環境部從2018年起將原先計入事業廢棄物的「員工垃圾」被列為一般廢棄物;從2021年起統計紙錢集中焚燒、大型活動垃圾、路樹修剪、天然災害清理等過往沒有統計數據的垃圾,並計入一般廢棄物。蔡蓬培認為這也導致了一般廢棄物的大幅成長。



這篇文章 【8年來,生活有什麼不一樣?】減塑大戰開打——自備杯省5元政策能減少飲料杯嗎?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