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4-09-20 | 環境資訊中心

專訪內政部次長馬士元:「強韌台灣」如何織出一張救災大網

今年3月花蓮強震撼動東台灣;7月凱米颱風重創中南部。災害難料,建構安心的防災計畫,是政府與民眾的共同考驗。《環境資訊中心》專訪民間防災領域深耕多年、今年入閣擔任內政部次長的馬士元,從政府民間合作,到人力物資整備,解析台灣的防救災大網。 防災最前線:強韌台灣從地方做起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近2萬人死亡。痛定思痛,日本提出《國土強韌化基本法》,2020年再提出15兆日元(約新台幣3.3兆元)的強韌計畫,要盤點並強化國家防救災資源。 台灣在921地震後啟動了「災害防救深耕計畫」,歷經十幾年耕耘,2022年轉型為「 強韌台灣 」計畫。深耕計畫的重點放在第一線較容易發生地震、風災的社區,而強韌台灣計畫則要擴及到發生頻率可能比較低、但「大規模災害」來時一樣無法倖免的社區。 沒有龐大的預算經費,馬士元解釋,強韌台灣計畫的重點在「人」而非大型建設,要培力地方第一線的防災能力。讓地方政府與社區在大型災害來臨時也有能力動員,相互支援。 如今,各區公所均有防災計畫、災害應變中心;地方公務員也清楚各自的任務,未來希望防災機制能擴大到更多社區。 社區防線:意識引領行動 急需社區加入 災害發生時,能在左右協助你的是村里、社區、鄰居。如何讓每個社區、甚至每棟大樓都願意加入防災準備,是內政部的一大考驗。 時常發生水災、土石流的地方,民眾防災意識高,也有專屬計畫輔導成立自主防災社區。...
專訪內政部次長馬士元:「強韌台灣」如何織出一張救災大網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