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5° / 14° )
氣象
2024-11-21 | 環境資訊中心

【赤峰街變天?】王小棣、時代力量、市議員——為保留巷弄商圈奔走 市府輔導朝向合法化

幾個月前,赤峰、南西商圈至少74家商家被大規模檢舉,不少店家要「轉型」或關門,例如不用明火煮食、不賣飲料以符合都市計畫住宅用地的規定。


事件曝光後,引起民間迴響。不少店家團結起來尋求解決辦法,也有「外來者」如知名導演王小棣、時代力量成員等,頻頻在體制外奔走、行動,爭取市府釋出方案,保留商圈新舊融合,及年輕店家的夢想。






知名導演王小棣年輕時常到赤峰街一帶找朋友,對這裡的舊店、汽車零件店,都充滿回憶。攝影︰袁慧妍


11月4日,市府終在市議會大會中報告「中山商圈管理作為與因應方案」,說明「考量二處商圈有存續之必要」,將輔導商圈朝向合法化發展,並祭出一套輔導管理規定,由商家自律管理,加強與住戶溝通,建立地區共識。


商家迎來一條較明確的出路。但下個關卡則是明(2025)年都市計劃通盤檢討會否放寬管制。有市議員明言,除商家與居民共識外,關鍵還是取決於市府態度。


名導王小棣向北市府提案 讓赤峰街變文創基地


7、8月,王小棣工作室的員工說,如果王小棣沒回公司,可能就在赤峰街。


王小棣本打算在赤峰街另成立一個工作室,推廣台灣本土動漫。他得知赤峰、南西商圈遭大規模檢舉後,便頻頻動身到現場閒逛、找商家聊天,再在臉書粉專發文,想為這群在台北實踐夢想的年輕人謀一條出路。






王小棣與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於7月中到訪赤峰商圈一帶小店。圖片來源︰王小棣臉書粉專


王小棣告訴《環境資訊中心》記者,他把訪談資料寫成「緊急提案」,找同事跟台北市府聯繫,終在8月中約到市長蔣萬安見面。


這份「計畫書」設計並不精美,只有文字加上幾張圖片,但內容先行——他闡述赤峰街歷史、人流及消費力數據、店家和地方創新團體在地的努力等。他覺得這地方孕育了很多年輕人、文化人,在街區展示出獨特又多元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例如有設計師回收牛仔布重新設計產品,減廢之餘也兼顧美學與實用,這樣的創意流行文化,是台灣實力的根基。


王小棣那麼焦急提案,是因為看到數位潮流主宰時代,在資本強權下,台灣文化娛樂產業傾向製作符合抖音或國際影音串流平台要求的作品,逐漸失去創作自主權。而赤峰街的歷史與發展,恰巧是一個文創實境,是時代急速發展下難得保留的社區溫度,租戶結合舊房子特色,展現對美感與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有遊客喜歡在巷弄裡尋找小驚喜。「這裡有好多故事,有不一樣的體驗和靈感,可成為文化產生地。」






王小棣的「緊急提案」計畫書,沒有花俏設計,滿滿的文字都是為了拋磚引玉,希望市府考慮不同方案保留赤峰街文化。攝影︰袁慧妍


他想像,文化娛樂產業從業者可在赤峰街開設工作室或表演教室,讓導演、編劇、演員聚集,通過人與人之間交流,深化眾人在巷弄街區的體驗,然後來拍節目、開小型演出、製作Podcast等;或者本土動畫創作人可在這裡開店,展出作品也好,售賣周邊商品也好,當旅客到此一遊,本土文化就有了被看見的機會。


「我現在講得這麼開心,其實我是一個負債的人,但我看到這件事有多重要,所以我來認識這些赤峰街的年輕人,跟他們分享我的想法。」王小棣連珠炮般地說著。


時代力量成立南西商圈研究小組 探尋「違法」背後商住混合的脈絡


除了王小棣,有一群民眾也在默默關注事態發展。9月初一個周四晚上,藝術團體「印刻部」在被檢舉的咖啡廳「北風社」舉行聲援活動,參加者邊畫畫、邊分享對商圈、對北風社的印象和感受。


有參加者提到這裡是他出生的地方,跟前伴侶相戀時逛過的街、吃過的店;有剛從國外回台的年輕老師,想起紐約也有街區遭到迫遷,坦言無論在美在台,城市建滿高樓並非她想要的生活模樣。






聲援北風社的民眾,畫上他對赤峰商圈、北風社的印象。攝影︰袁慧妍





Claire(右)在美國長大,想起紐約也有社區被迫遷建高樓、豪宅,認為國家要思考民眾不一定需要高樓,而是需要不同生活形態的選擇權。攝影︰袁慧妍


這天,時代力量發言人鄭宇焱也來了北風社。他跟北風社主理人魏立在新北市板橋區大觀社區反迫遷運動中認識,那時魏立想在大觀開咖啡廳,凸顯台灣的社區發展與基層參與,但後來反迫遷運動情勢急轉直下,店沒法開了,才改到赤峰街開業。今年7月,他知道北風社收到檢舉文書,可能也被迫遷了,遂立刻想幫忙。


這個暑假,時力剛好來了實習生,和鄭宇焱一起蹲在商圈裡與商家和居民進行訪談,他們聽了很多故事——有人想留下,有人想離開,也有人抱怨商圈影響生活。學生不止思考土地怎樣影響人與人的交流與關係,也反思什麼才是生活的選擇權;他們在時力組成「南西商圈研究小組」,製作懶人包向民眾講述商圈的前生今生,並發布商圈店家小故事——權泉咖啡店長本來是平凡無奇的上班族、居民見到窄巷中人車爭道、某個樓上咖啡廳是一個人與貓咪平等共處的空間⋯⋯。


鄭宇焱還在策劃,年底會在這邊來一場走讀。他坦言,他們是「外來人」,在北市沒民代,沒法在都市計畫審議會或者市議會中表態,但認為關心這個議題的人,還是可以用體制外的方式,扣問「到底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生活空間」。縱使在地商家和居民,或甚至一般民眾對於商圈應否「合法化」的意見不一,唯有由下而上的討論,才會慢慢建立共識,對地方產生認同、進而改變,「我是蠻重視社區或社會參與。」






時代力量實習生到赤峰街為商家和住戶進行訪談。圖片來源︰鄭宇焱提供


對於迫遷、抗爭,鄭宇焱並不陌生。讀法律出身的他,早就有幾個因社會運動被告留下的案底。「我覺得大家很習慣『依法論法』,而不去看裡面的脈絡,失去看到核心問題的機會。例如遊民的議題也是這樣,大家只會說遊民不要在台北車站、不要在哪裡,可為什麼這些街友會存在?背後的原因是要被看見的。」


他覺得土地管制雖有其必要性,但台北都市發展脈絡中,住商混合是常態,市府對這些進駐南西商圈的店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明明有這樣的(法律)規定,他(市府)不嚴格執行,而在過程中他看見南西商圈的發展是好的,也沒去積極做解套,結果把問題擱置著,有一天就爆掉。像現在這樣有人檢舉,整個就炸鍋。」


或許有人認為,擁有土地和樓房者,才有資格決定這地方的未來。但鄭宇焱從多個社區運動的經驗中觀察到,租客裡不論是居民或者商家,都會漸漸對地方產生情感連結,「當一個地方由下而上去長出一些東西、一個不一樣的生活和都市型態,可不可以有限度或空間去包容這些生機,創造出這個城市更有趣的事情?」


他又以社子島為例,未來土地若被徵收,或會破壞當地一些歷史文化,包含住民之間的鄰里連結。這些連結本來是平地互動方式進行,但以後改建為高樓,就會變成垂直隔絕。「到底我們希望我們的生活環境是怎樣?」






時代力量發言人鄭宇焱讀法律出身,曾因參與社會運動挨告。他認為談法律之餘,「違法」背後的原因也須被看見、被討論。照片提供:鄭宇焱


市府承諾輔導朝向合法化 市議員︰市府要對都市發展有願景


11月4日,市府在市議會大會的「中山商圈管理作為與因應方案」書面報告中,說明「考量二處商圈有存續之必要」,將輔導商圈朝向合法化發展。而都發局亦在12日的市議會工務委員會的專案報告提到,目前輔導商家申請連署,專案納管暫緩裁罰,兩個商圈已成立商圈組織,依規定納管後噪音、油煙、垃圾等商家自律管理項目,會採評點方式處理,若經環保局、衛生局通報違規,一年累計達3點,會依法進行裁罰。


都發局局長簡瑟芳同場亦表明,最新一次全市通盤檢討已在進行中,明年3月會先邀學者專家、商圈及住戶代表開會,討論商圈土地管制問題及調整,以凝聚共識。


上述提及的納管,是根據2021年12月底修正發布的「北市府處理商圈內住宅區違反都市計畫法第79條第1項裁處作業原則」,適用範圍有達25個商圈,包括艋舺夜市、天母商圈、寧夏夜市、大橋頭延三商圈等。換句話說,這種商住混合模式,遍佈台北各地。






目前兩個商圈住宅區的道路寬度不夠6公尺或8公尺。圖片來源︰擷取自「中山商圈管理作為與因應方案」書面報告





北市府指多數商家主要未符合「第四種住宅區」作該等業別之路寬或樓層條件規定。圖片來源︰擷取自「中山商圈管理作為與因應方案」書面報告


在本月市議會進行關於商圈存續的討論前,北市第四選區(中山區、大同區)市議員、民進黨顏若芳已約過都市發展局,為商家協調。


顏若芳政治生涯裡很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山區和大同區。她記得10年前擔任議員時,不少文創商店陸續遇過都市計畫法土地使用管制問題,甚至在每5年進行一次、於2018年舉行的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中,亦曾討論可否放寬管制等,但當時里長指民間持不同意見,地主亦認為或會造成損失,最後沒達成共識。


都市計畫法無法處理商住混合的生活方式,是老掉牙的議題。顏若芳作為民代,要平衡住戶與商戶的利益和看法,她覺得很不容易,坦言一直受居民壓力,「就一直罵我呀!」在這次大規模檢舉事件中,她早早跟商家說明,「你要讓他們(住戶)認同」,才能共存共好。


在顏若芳看來,台北市沒有農業,也非工業主導,靠的是服務業、觀光旅遊,單是北市已有40多個大大小小的商圈。這次事件,也考驗本屆市長是否有遠見,「你要去看北市未來10年至20年,可以變成什麼樣子。」






民進黨市議員顏若芳約見市府都發局,表達商家的訴求。攝影︰袁慧妍


商家會到住宅區開店,主要是因為租金比一般商業用地便宜,但每當商家、遊客聚集成一定規模、形成商圈,卻又因檢舉而搬走,「市長你有沒有要正視這些事情?你的全台北市規劃,你要怎樣處理?」


商家寄望明(2025)年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是一個解方、一條出路,顏若芳則說得坦白,「有時候專家學者想的跟我們都不一樣,我們想的是實際面,他們想的是法律層面……能夠說服其他專家學者,就是取決出市府態度。」


市府對於台北市未來生活有什麼願景嗎?


那麼,市府對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作為兩個商圈的解套、改革北市都市計畫,甚至是北市未來願景,到底是什麼態度?回到王小棣8月中邀約蔣萬安見面,他形容當時蔣萬安對「文化街區基地」的提案「眼前一亮」。只是後來未有其他跟進。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亦曾邀約蔣萬安就商圈發展進行專訪,市府稱他有出國行程,記者再力邀回國後安排訪問,但市府最後不了了之。


「我感覺我們的政治人物選上了以後,就會想下一屆會不會選上,完全都在為他的選票。可是我覺得政治人物作為一個社會的領導者,重要的是你的願景,你對國家、對社會、對都市有沒有願景。」王小棣說得直接。


王小棣的提案,不一定是商家與居民喜歡的發展方向,但他最想做的是拋磚引玉,讓市府知道都市可以有不一樣的風景。「年輕人的願景是重要的,這是一個未來,跟你交個業績是不一樣的。」


在這份計畫書的最後一頁,王小棣以粗體寫上他對台北的願景︰「書上說︰『有器才成道』。請讓台北成大器。」



從赤峰、南西商圈店家遭大規模檢舉事件中,有民眾開始反思,都市的急速發展有可能停下來嗎?攝影︰袁慧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