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禁止進口油車第一國 衣索比亞宣布先建充電站才能進口電動車
全球第一個禁止燃油車進口的國家不在歐洲,而是「非洲之角」衣索比亞。2024年推行至今,衣國面臨充電基礎設施不足、零件及技術人才短缺等挑戰。今年1月進一步推動新政策,要求業者須先設置充電站才能進口電動車。
減少進口依賴 環境與經濟雙贏
過去想在衣索比亞擁有一台車並不容易,政府將進口車視為奢侈品,課以200%的高關稅。2024年1月29日起,衣索比亞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進口燃油車的國家,組裝完整的電動車進口稅僅15%,零件進口稅「幾乎為零」,電動車開始大量出現街頭。
《CNN》報導,衣國力推電動車可說是兼顧環境與財務的策略,該國進口燃料價格高昂,可藉此減少燃料補貼的壓力,二來也能響應全球綠能轉型和減碳趨勢。
不僅如此,當地高達96%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聯合國環境署(UNEP)專員阿庫姆(Jane Akumu)說:「在地電力就能供車輛使用,為何要進口石油?」
衣索比亞目標是10年內讓50萬輛電動車上路。國有媒體《Fana Media》引述運輸和物流部(MOTL)資料指出,該國目前燃油車約150萬輛,過去兩年半新增了約10萬輛電動車。
相關配套不足引民怨
衣國電動車政策剛開始頗為成功,2024年燃油價格飆漲時,電動車主不用跟著大排長龍的隊伍等加油,但不久後,弊端出現。
電動車車主塞萊西(Awgachew Seleshi)告訴《美聯社》,他買車數月後,開始質疑這個決定是否正確。即便在首都也有電力供應不穩的情況,充電是一大挑戰。計程車司機海路(Dereje Hailu)也後悔了,「車子開到較遠、沒有充電站的地方,我就開始擔心被困住」。
當地還有零件短缺的問題,壞掉的電動車停放在車庫或停車場,等待零件進口。塞萊西抱怨:「中國進口的零件很貴,會修電動車的技師不多,車子轉售價格也不好」。
會修理電動車的車廠不多,不僅業者抱怨工作量超過負荷,消費者也抱怨車廠缺乏競爭,超收費用。 經濟學家貝哈內(Samson Berhan)提到,有問題的中國車充斥市面、加上基礎設施缺乏、維修不易,讓購買電動車的意願大為降低。
新政策:先建充電站才可進口
衣國媒體《Ethio Negari》1月報導,為解決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政府已頒布新政策,要求業者先建置充電站才能進口電動車。400多家的進口與組裝電動車業者均需遵守。
依據新規,主要高速道路每隔50公里可設置一座快充站,重型車輛的充電站則需間隔120公里。首府阿迪斯阿貝巴的交通局正著手研究將加油站改造成充電站的計畫。
衣國運輸和物流部長巴雷奧(Bareo Hassen Bareo) 表示,政府將投資建設公共充電站,並開設一間電動車電池工廠,以漸少進口依賴。他相信,衣國能成為綠色經濟的模範國家。
圖片來源:WAP/Flickr(CC BY-NC 2.0)
最新生活新聞
-
-
獅子會宜蘭多分會聯合捐贈冬山廣興義消分隊救災裝備
(39 分鐘前) -
2025世界母語日高市幼兒園 國小及國中績優表揚齊獲獎
(44 分鐘前) -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 台中市建築師公會建議封館改善後再開放使用
(45 分鐘前) -
高雄市那瑪夏區集貨場開工祈福 充滿地文化特色
(5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