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8° )
氣象
2025-02-25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保育ESG列公司治理評鑑加分項 企業媒合前先釐清這件事

海洋保育需要公私部門協力。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20日舉辦首屆海洋保育ESG論壇,並啟動ESG媒合平台。有關海洋ESG專案四大方針及15項方案類型,將於3月納入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評鑑之參考範例」成為加分項目。


論壇上,多個企業分享過去珊瑚復育、淨海、永續漁業商品採購等海洋保育成果。環團則提出,媒合過程中要先釐清企業是想捐助支持保育理念,還是以採購心態達到企業宣傳效果。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左)及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右)出席首屆海洋保育ESG論壇。攝影︰袁慧妍


家樂福︰從消費者層面推動支持永續漁業


海保署於去(2024)年7月啟動「海洋保育.攜手永續」ESG計畫,推出與淨海、生態保育、棲地守護及海洋素養四大核心方針和15個行動方案,結合企業與民間力量,倡議永續海洋。本(2)月20日,海保署舉行ESG論壇並首次公開ESG媒合平台,邀請中油、中鋼、港務公司、家樂福等多個企業到場分享海洋保育成果。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海保署預算只有8.14億元,「真的很辛苦」,需要台灣企業投入海洋ESG,共同守護海洋。海保署署長陸曉筠稱,很多企業或對海洋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投入保育,但以培養海洋素養為例,每間公司均有人力協助宣導海洋環境教育,「入門門檻比較容易」。


海洋ESG離民眾日常生活很遙遠嗎?家樂福永續長蘇小真在論壇上分享,家樂福從2023年開始,部分產品開始有標示「i」的永續認證,讓消費者知道這些商品與永續漁業、提倡動物福利、守護動物棲地有關。「i」意思為「I am impact」,「每一個小我都是改變的力量」,賣場裡目前大約有3000件商品擁有「i」標籤。


她指出,簡單如食物從哪裡來,從餐桌拉到源頭,都可教育消費者如何作出海洋環境友善選擇,例如賣場會推廣利用在地食材,售賣台灣鯖魚便當;另外亦引入MSC永續水產驗證的魚罐頭、國際ASC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認證的越南生態養殖草蝦等。「如果2300萬台灣人開始對海洋產生關注,從食物開始產生認同,我相信台灣的海洋教育會非常不一樣。」


論壇上,港務公司中油等,亦有分享過去環境及生態監測、珊瑚復育等成果。






自然環資董事長陳瑞賓(右)在海洋保育ESG論壇上稱,企業媒合前可先釐清企業活動的本質。攝影︰袁慧妍


自然環資︰媒合前先釐清企業活動本質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董事長陳瑞賓稱,台灣雖是海洋國家,但仍未擺脫過去海禁法令阻隔親水遺留的影響,且海洋研究與保育成本非常高,投入資源從事海洋政策倡議「確實比較辛苦」。


他指出,樂見不少企業願意投資在海洋保育,但認為須找專業人士和團體合作,比如說一個企業要建設港口,由於會改變整體海岸環境,因此須作出相應改善措施,「然而你說你在保育,會引發很多爭論。不能把這樣一個設施,當成一個保育設施來宣傳。」


他以過去經驗舉例,NGO與企業合作時,盡可能先釐清彼此關係是採購與被採購,還是捐助與被捐助,皆因企業活著的目的是從事商業活動而非保育為主,「捐助是認同NGO做的事,只是企業的認同可能只有30萬元,不要拿100萬元來改成你要的(模樣),那衝突會出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