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不漲 經濟部穩物價 環團憂削弱能源轉型量能
2025年上半電價審議結果,電價不調整。經濟部表示,電價審議委員會考量對物價波動的影響,決議不調整。而經濟部將全力爭取立法院通過台電追加預算1000億元,並要求台電從四大方向開源節流。不過環團擔憂,凍漲不利長期電價合理化,台電累計更多虧損,將削弱能源轉型的量能。
考量物價波動 電價不調整
經濟部28日召開2025年上半年電價審議委員會,決議「電價不調整」,平均電價每度3.7556元,民生電價維持每度約2.77元、產業電價每度4.27元。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在會後記者會上轉述,電價審議委員會考量國際關稅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關注各界對物價波動的擔憂,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整,請經濟部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撥補台電預算,穩健台電財務體質。
賴建信表示,受到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影響,台電扮演擋土牆吸收波動,以穩定物價、維持產業競爭力,截至去年底,台電已累計虧損4229億元。
還要再加上,立法院在野黨以能源政策為由,刪除2025年度經濟部撥補台電千億元預算。此外,台電在2024年度另有追加預算1000億元未完成審查,立院議程進度顯示「協商後再行處理」,至今下落不明。
台灣電價調幅遠低於法、韓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台電綜整各項費用支出,依照慣例向委員會提出的應有單價是4.0968元。換算下來,應有的漲幅約為9.08%。
賴建信表示,台灣電價調整幅度遠低於其他核電占比高的國家,例如法國、韓國,顯見國際燃料大漲是事實,並非台電經營不善。行政院也隨即發布新聞稿,呼籲立法院儘速通過2024年追加預算撥補台電的1000億元。
環團批 對台灣長期的電價合理化非常不利
不過,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受訪表示,電價凍漲對於台灣整體、長期的電價合理化非常不利。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發布聲明指出,根據台大風險中心民調,全台有八成以上民眾願意為了減少未來氣候災害而多付電價,也有七成以上民眾願意為了改用再生能源多支付電價。電價的調整,便是為了達到此目標。
趙家緯指出,台灣正步上「減煤增氣」並同時提高綠電的過程,未來發電成本結構會出現變化,長期才會趨於穩定;電價應要在在法規授權的上限內做微調,透過多次微幅的調整達到長期的穩定。如今兩手一攤決定凍漲,至少又累計半年的虧損,到了2026選舉年,預期又會出現「選舉凍漲」現象,長遠下來更難達成電價合理化,令人質疑經濟部面對能源轉型的決心與政策規劃能力。
預期台電今年再虧500億 經濟部說明「開源節流」措施
賴建信表示,經濟部也要求台電經營管理改善,從四大方向開源節流。包含精進燃料採購策略、調升輸配電線路設置費收入以及擴大綠電轉售,銷售RE30低碳電力。另有其他資產活化、利率調降等,希望讓台電虧損稍微減低。
賴建信進一步解釋,今年預估台電會再虧損500億元。透過開源節流措施,預期販售RE30綠電約可增加5億元收入、線路設置費約增15億元收入、房地產活化增3億元,燃料採購調節可減少30~40億元支出,採購輔助服務撙節11億、各事業部撙節支出20億元;學校農漁業凍漲補助約60億元等。預期可減少虧損約168億元,今年虧損能改善至332億元。
最新生活新聞
-
-
宜蘭榮服處辦學業訓說明會 提供退除役官兵輔導就業資源
(7 小時前) -
2025/04/01 空氣品質說明(22:00)
(7 小時前) -
《主廚三星夢:巴黎篇》版本惹議!仍值得一看:這不只是料理,是一場關於初衷、夢想與味蕾的療癒旅程
(7 小時前) -
驚艷世界!女星Lala蘇心甯史上最大尺度「全裸」代言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