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鯊萌樣吸睛 菲律賓潛水觀光賺錢也賺到生態
在台灣,長尾鯊(Alopias superciliosus)雖然沒有受到保育規範,但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受脅物種紅皮書中,仍屬易危物種。
在海洋另一端,菲律賓媽媽島(Malapascua)的長尾鯊沒有成為人們的盤中飧,反而成為吸引全球潛水客的明星,為當地帶來穩定的經濟收入。不過,媽媽島並非一開始便主打潛水旅遊,從前也是有一段漁業歷史。
圓滾大眼尾巴有力 菲律賓的觀光明星
長尾鯊有大而圓的眼睛,以及身體一半長度的尾巴。這條尾巴是捕獵時的關鍵武器,能夠快速揮動,將獵物擊暈。由於長尾鯊多棲息於深水區,僅在特定時間前往淺水區的清潔站進行身體清潔,是不能輕易看見身影的海洋生物。
清潔站是海洋生物維護健康的重要據點,常有大量「清潔魚」或「清潔蝦」聚集,幫助長尾鯊清理皮膚上的寄生蟲與老舊組織。對於長尾鯊而言,這不僅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也是牠們固定回訪的海底「保養中心」,也是人們得以一瞥長尾鯊的機會。
全世界僅有少數地方,可以透過潛水一睹長尾鯊風采,菲律賓媽媽島更是唯一定時定點,都能看到長尾鯊的地點,也因此吸引了許多潛水愛好者。
要看長尾鯊,先交「保護費」再說!
過去媽媽島居民仰賴漁獲為生,經過政府與民間倡議團體等的努力,才轉型成旅遊業為主,發展潛水產業、生態旅遊、餐廳旅宿。島上對於觀賞長尾鯊有相當詳細的規範,譬如建議每個清潔站最多容納25人、潛水員建議擁有進階證照且具備良好中性浮力、觀賞時禁止追逐且不能使用閃光燈拍攝,以尊重長尾鯊的生活環境。
從宿霧機場到碼頭需花費約3.5小時車程,再加上船程40分鐘,又由於媽媽島已是菲律賓政府核定的海洋保護區,因此一踏上這座島,就要在碼頭需繳兩筆費用。首先是到屋子裡繳120披索的環境保護費,再到外面攤位購買200披索的船票。只能說想要一睹長尾鯊身影,還真不簡單!
為了實踐永續旅遊的精神,這次也特別選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綠色蛙鞋(Green Fins)計畫認證的潛店「Devocean Divers」。此認證規定必須以永續旅遊的標準進行潛水事業,包含潛水員的環境教育、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妥善處理船隻廢水等。
長尾鯊的行程,通常包含兩次長尾鯊潛水,以及一次其他潛點的潛水。費用除了包含導潛、裝備之外,還會另外加收海洋公園入園費用,一般潛點為300披索,若是前往長尾鯊清潔站「基穆德暗礁」(Kimud Shoal)會再收取150披索,加上清潔站距離小島較遠,還有額外500披索的燃料費。所以要看長尾鯊,總共需要950披索(約台幣544元)的費用。
由於長尾鯊大多於清晨時出現在清潔站,因此潛水當天必須早起,5點半潛店集合,頭腦尚未清醒之際人已躍入水中。
保持距離不打擾 一睹水下芳客風采
在浪潮輕拍下,下潛至約水深15公尺處,就因眼前出現的兩隻長尾鯊而瞬間清醒。長長的尾巴和圓滾滾的眼睛,生性溫馴的牠們在潛水員中繞來繞去。他們在眼前不到兩公尺的距離經過時,突然稍作停留,轉動了圓眼睛一下,彷彿在跟我們打招呼。
雖然長尾鯊頗親人,但對潛水員動靜仍很敏感。因此導潛都會隨時注意大家的動作,太靠近長尾鯊,或是太接近珊瑚礁盤都會被提醒。
輔導當地產業轉型 保護長尾鯊也兼顧經濟發展
隨著時間遷移,長尾鯊潛水旅遊已成媽媽島的主打行程,由潛水業者、地方政府、非營利組織、研究團體共同發展了讓社區經濟、環境保護達到平衡的規範。
鯊魚獵捕禁令、保護區劃設、環境保護費、海洋公園入園費等措施,不僅帶動了永續旅遊,也讓居民直接受益。海洋保護區的劃設也讓其他物種得以復育,漁業資源逐漸回升,使當地部分漁民仍能以用更為永續的方式維生;潛水產業的成長創造就業機會;旅遊業的興盛連帶讓旅宿業、餐飲業間接受益,獲得穩定收入來源。
經濟收入的成長讓漁民意識到,除了捕魚,如今也有其他靠海為生的方式。而保護長尾鯊帶來絡繹不絕的觀光人潮,更進一步提升當地社區一起保護環境的意願。不少居民更因此成為守護海洋的環境志工,主動協助監控非法捕撈,讓保育行動更加扎根於社區。
最新生活新聞
-
2025/04/13 空氣品質說明(22:00)
(8 小時前) -
外銷漁獲受關稅影響!陳駿季南下與業者座談
(8 小時前) -
共創藝術、廢材變身水蓑衣! 中市文化局攜手特教生實踐永續行動
(8 小時前) -
600名考生齊聚台中孔廟祈福 副秘書長張大春祝學子心想事成、強棒出擊
(8 小時前) -
合歡山杜鵑花季開跑 本週高乘載管制概況曝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