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0 | 環境資訊中心

老舊冷氣越吹電費越高 調查:近六成弱勢家戶陷「能源貧窮」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昨(9)日發布最新調查,指出台灣各地弱勢家庭有六成屬於「能源貧窮」,而家電老舊是導致電費高昂的原因。即便政府已推出補助方案,仍有部分弱勢家庭因無法負擔自負額而遲遲不能汰換節能家電。參與調查的機構共同呼籲,政府應加強辨識能源脆弱族群,並強化政策溝通、成立氣候社會衝擊基金。






家電老舊是導致電費高昂的原因。即便政府已推出補助方案,仍有部分弱勢家庭因無法負擔自負額而遲遲不能汰換節能家電。圖片來源:Unsplash


近六成弱勢家戶「能源貧窮」 兩成繳不出水電瓦斯費


在邁向2050淨零目標下,能源轉型的過程會如何衝擊弱勢族群?國發會委託台大風險中心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發展研究學會合作,展開「台灣能源公平調查」,抽樣全台各地區844戶非原住民的經濟弱勢家庭,調查他們能源支出狀況。


國際間普遍認定,只要能源相關的支出,占家戶收入的10%以上,就屬於「能源貧窮」。據台大風險中心昨日發布調查結果,若以台電夏季電價為標準,高達56.9%的受訪者的能源支出占工作收入比例超過10%,更有30.49%受訪者的能源支出占比超過20%。


調查更發現,有近兩成受訪者經常遲繳能源費用,甚至因此被斷水、斷電或斷瓦斯。可見能源價格變動對於收入較低的脆弱群體而言,會有相當大影響。



能源支出占收入比重。圖片來源:台大風險中心簡報


家電越舊、電費越高 為什麼他們不汰換?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補充,台灣夏季炎熱難耐,評估受訪者使用冷氣的狀況,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勉強或難以負擔冷氣使用費。進一步調查發現,弱勢家戶如果使用二手或老舊冷氣,電費支出會相對較高。


周桂田說明,統計電費支出在2000元以下的家戶,多使用一般冷氣,若電費支出超過6000元以上的家戶,則有更高比例使用二手且老舊冷氣。這個趨勢可以看出能源效率對電費有直接影響。


政府近年加強補助舊家電汰換節能家電,對弱勢族群是否有幫助?調查發現,有四成受訪者知悉補助政策並且願意汰換,顯示節能補助具有政策誘因;有兩成不知道節能補助政策。值得關注的是,另有超過兩成(22.27%)受訪者知道節能補助,卻因為無法負擔剩餘自費額,而無法更換家中二手、老舊或壞掉的家電。



新舊冷氣與電費支出比重,顯示能源效率與電費支出關聯。圖片來源:台大風險中心簡報


貧窮不只是吃不飽穿不暖 弱勢族群也該用好家電


參與發布會的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陳毓文表示,台灣對貧窮的想像往往是「沒飯吃、沒衣服穿」,但其實很多貧窮議題不如大家所想像。可能大眾會質疑「為什麼貧窮還能用好的家電?」社工也會幫弱勢族群募二手家電,沒想到卻害他們花更多錢,這些認知必須改變,社工的教育也要調整。他也指出,台灣對中低收入戶的認定門檻較高,相關的補助也難以涵蓋能源貧窮問題。


逢甲大學財稅學系教授黃琝琇提醒,能源費用波動意味著後續物價波動,也要同步關注通膨不平等對弱勢族群的影響。尤其未來人口結構老年化,這些結構與特性都會改變。他說,碳排放是人類共業,但高所得、高消費族群的碳排較多,低所得族群卻被迫共同承擔後果,又無力調適。



節能補助政策調查顯示,有22%的受訪者知道有補助,卻因為無法負擔自費而不更換。圖片來源:台大風險中心簡報


籲加強辨識能源脆弱群體 成立氣候社會衝擊基金


周桂田強調,目前政府對於中低收入的補助都是針對物價,未來考量能源貧窮的補助是重要的方向。他呼籲各級政府啟動全國中低收入戶、社經弱勢的能源調查,辨識出能源脆弱群體,釐清能源貧窮者的脆弱結構,進一步推動能源公平分配的政策機制。此外,政府應強化政策溝通,例如仍有兩成二受訪者不知節能家電補助方案。


周桂田也呼籲,立法院應中止將超徵稅收普發給民眾之提案,可將稅收部分成立「氣候/社會衝擊基金」,以因應產業市場變動、淨零轉型影響等各類風險。


國發會社會發展處副處長賴韻琳表示,公正轉型強調不遺落任何人,國發會作為公正轉型主管機關,會將這份報告的成果與討論建議納入淨零公正轉型的戰略,以及國家希望工程的新行動計畫之中。



台灣能源公平調查發布會。左起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台大社工系教授陳毓文、逢甲大學財稅學系教授黃琝琇,台大國發所副教授劉秋婉 。攝影:李蘇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