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2 | 環境資訊中心

地球日賴清德收環團非核旗幟 政策改變需滿足「三前提」

今(22)日為地球日,環團代表依往例與總統見面。總統賴清德接下環團反核旗,但對於環團訴求「非核護家園」,賴清德表示,在確保核安、解決核廢、取得共識等條件下,對新核能採開放態度。而因應美國新關稅政策,賴清德也表示將對美提高採購天然氣、石油等能源。環團認為,政府未來恐展開天然氣搶建,並增加燃氣碳排,呼籲經濟部應提出相應的政策環評。




地球日賴清德收環團非核旗幟 政策改變需滿足「三前提」


今日是賴清德任內第一個地球日,環保團體代表按照慣例進入總統府提出建言。圖片來源: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任內首次 環團入府提60項新建言


每年地球日,環保團體都有拜會總統的傳統,今年已邁入第22年,也是賴清德任內首次與環團會面,共11位環團[1]代表於上午10點進入總統府。


環團在入府前召開記者會說明本次提出的環境建言。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說明,去年有111項列管建言,經一年溝通後解列23項,今年則再新增60項,目前共有148項。這些建言在每年「全國NGOs環境會議」由環團提出,並由總統交辦各部會列管。


今年NGOs環境會議辦在高雄馬頭山,前立法委員、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呼籲政府,盡速成立馬頭山國家自然公園,也強調行政部門盡速處理學甲非法掩埋的28萬噸爐碴,環境部也應盡快修正《廢清法》,加重非法傾倒的罰則。


國內近年蓋了多座焚化爐,連南投、澎湖等沒有焚化爐的地方,也正規劃興建。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呼籲,政府應取消焚化爐的《促參法》獎勵,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並獎勵符合永續精神、循環經濟的業者。




地球日賴清德收環團非核旗幟 政策改變需滿足「三前提」


今年入府的11個環保團體,在會前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此次提出的環境建言。攝影:陳昭宏


環團盼承諾非核家園 總統:對新核能技術保持開放


台灣最後一座核能機組核三2號機將在5月17日除役。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謝志誠表示,台灣即將成為非核家園之際,立院卻準備修法延長核電設施運轉執照效期、並提出核三重啟公投。他呼籲政府應為全民安全把關,不該任意修改核安規定。謝志誠拿出一面印有「非核護家園、罷免救台灣」的旗幟,希望賴清德能在上面簽名,承諾非核家園立場不變。


在與總統見面會後,謝志誠表示,總統僅收下反核旗幟,但未在上頭簽名。根據總統府會後發布的新聞稿,賴清德表示「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方案」,對於新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但任何政策變更都必須滿足核安、核廢、社會共識三前提,才可以進行。謝志誠轉述,賴清德稱這三原則也適用於延役或重啟核電。


謝志誠表示,立院國眾兩黨提出核電延役修法及公投案,都是直接延長核電運轉執照年限,繞過核安會的延役審查機制,等同「沒收核安」。對於總統回應,他覺得「不能百分之百滿意」,但總統願意強調核安,「作為環保團體,我只能感到安慰」,傾向將之理解為賴政府在面臨政治壓力下的政治語言。


謝志誠分析,賴團隊的立場是:若能確保達到「核電三前提」,賴團隊對於核能的態度是開放的,否則「當然就是非核家園」。陳椒華則強調,「賴總統並沒有說要放棄非核家園。」




地球日賴清德收環團非核旗幟 政策改變需滿足「三前提」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謝志誠今日在會中遞出非核旗幟,希望總統賴清德簽名。攝影:陳昭宏


美國關稅衝擊 賴清德:將對美採購天然氣、石油


美國近日公布的新關稅政策影響全球,賴清德也在會中表示,將對美提高天然氣、石油等能源採購,此為關稅談判重點,也是台灣「強化能源自主、能源韌性的重要環節」。


協和四接案今年2月通過環評,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強調,四接不僅是生態議題,更攸關國防及能源安全,中共月初軍演即以高雄永安接收站為目標。他呼籲賴清德考量國家、基隆港安全,責成國防部擬定軍事攻擊、爆炸壓力及救災撤離計畫。


王醒之會後轉述,賴清德「親口希望環境團體們能夠給予支持」。他預測,政府未來幾年政府可能「搶建」天然氣接收站,恐大幅增加碳排、也有國安問題隱憂,呼籲經濟部盡快提出相關政策環評。




地球日賴清德收環團非核旗幟 政策改變需滿足「三前提」


總統賴清德表示,對新核能採取開放態度,但制度改變必須滿足核安、核廢和社會溝通三條件。圖片來源:總統府提供


註釋


[1] 今年入府環保團體包括,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關懷生命協會和惜根台灣協會等11個團體的代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