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1° / 20° )
氣象
2025-04-25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發展深層地熱 台電建地熱合作平台、經濟部研擬深層地熱躉購費率

我國要往深層地熱發展,經濟部昨(24)日舉辦國際地熱論壇,台電表示,今(2025)年下半年將成立地熱合作平台,公開評選案場投入資源合作,力拼擴大地熱開發量能。經濟部也將研擬深層地熱的躉購費率。台灣2050年地熱目標要達到6GW,目前全台地熱案場累計7.49MW。



台灣發展深層地熱 台電建地熱合作平台、經濟部研擬深層地熱躉購費率

清水地熱電廠。示意圖。圖片來源:宜蘭縣政府提供


台電設置地熱合作平台 公開招商合作


經濟部能源署昨(24)日舉辦「2025台灣國際地熱論壇」,邀請國內外地熱產業共同交流,探討地熱推動現況與最新技術。地熱發電不受氣候影響,能不間斷發電,被視為基載型再生能源。經濟部次長賴建信於論壇致詞表示,台灣能源仰賴進口,因此確保能源自主很重要,政府制定能源轉型目標要善用地熱資源,預期今年會有更多地熱電廠進展。


為擴大地熱開發量能,台電公司再生能源處處長蔡英聖宣布,台電預計今年下半年啟動「地熱公開合作平台」,每年開放兩次公開招商。平台會有第三方專家學者來公平審議,檢視業者投件案場的可行性,評選案場的成熟度最高者。


蔡英聖受訪進一步解釋,建置地熱最大的困難是「資金」,只要有了台電參與,銀行端可以更有信心提供融資,解決前期困境。台電會與獲選的業者展開合作,再細部討論需要投入哪些資源,台電亦可以協助饋線、發電營運等。


蔡英聖補充,合作建置的地熱電廠發出來的電不一定要躉售給台電,可循自由市場交易,給業者自由處理財務規劃,才能最大化合作量體。



台灣發展深層地熱 台電建地熱合作平台、經濟部研擬深層地熱躉購費率

經濟部能源署舉辦「2025台灣國際地熱論壇」。攝影:李蘇竣


關注深層地熱 經濟部研擬專用躉購費率


台灣深度3~6公里之深層地熱,蘊藏量約為40GW,成為各界關注目標。中油公司去(2024)年10月於宜蘭員山開鑽全台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目標深度超過4公里,目的是驗證地質模型。中油董事長方振仁昨日於論壇上表示,宜蘭員山井目前已經鑽到深度約1.8公里,但鑽掘過程發現,下方的地質條件與原先預估的「有出入」。過程中發現的參數都有助於評估宜蘭地區的地底資源量能與特性,做為未來開發的資料。


經濟部能源署油氣發展與管理組長陳芊妤直言,台灣接下來要以深層地熱為主要發展方向,將以中油在員山的第一口深層地熱經驗為依據,用以研擬深層地熱的躉購費率,供未來深層地熱的投資參考。陳芊妤表示,台灣目標2050年地熱達6GW,還有很多工作需要跨部會、產官學合作。



台灣發展深層地熱 台電建地熱合作平台、經濟部研擬深層地熱躉購費率

位在宜蘭員山的全台第一口深層地熱探勘井。圖片來源:中油提供


增強型地熱、超臨界地熱新趨勢醞釀中 地方溝通如何落實?


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地熱技術專案經理Amanda Kolker指出,目前台灣的地熱案場都是傳統模式,但如果要加速邁向6GW目標,必須評估更有潛力的開發區域、尋求更先進的技術。例如美國正在投入資源研究下一代「增強型地熱(EGS)」,不需要在地質中存在流體,只要岩石溫度夠高就可以發電。


再往下一步,美國也在研究更前沿的「超臨界地熱(SHR)」技術,尋找地底超過374℃,受高溫高壓變成超臨界狀態的流體。Amanda說,台灣也可以同步考慮新的技術,盡早加強技術整合。


不論什麼發電技術,台灣的地熱資源多位於原住民傳統領域,與部落紛爭持續不斷。紐西蘭商工辦事處代表Christopher John Langley分享經驗,紐西蘭地熱發電從1950年代起步,至今占全國發電量23%。開發過程確保地方社群的參與,例如有案場是交由毛利人社群營運,確保毛利人在決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才能創造共榮模式。他也建議由政府提出完整地熱策略,協助早期研究與探勘,支持尖端技術發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