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5° / 21° )
氣象
2025-04-30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首份公正轉型資料庫上線 倡議綠色團體協約

當淨零轉型浪潮席捲全球,裁員與調職爭議接連上演。五一勞動節將至,今年五一勞工大遊行的七大訴求之一是公正轉型,包含提出高碳洩漏風險產業擬定自主減量計畫時,修法納入工會協商、推動社會對話機制法制化、碳費審議納入工會代表等三項訴求。


面對勞工在制度上的缺席,台灣學界與勞、環團攜手建置台灣首份公正轉型資料庫,補足資訊落差,並倡議簽訂綠色團體協約,讓勞工不再在轉型中被遺落。



台灣首份公正轉型資料庫上線 倡議綠色團體協約

五一勞動節大遊行行前記者會,發言者為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圖片來源:五一行動聯盟。


台灣首份公正轉型資料庫上線 倡議綠色團體協約


淨零碳排趨勢當前,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必然會使利害關係人(例如勞工與在地社區)受到衝擊,因而需強調「公正轉型」的重要。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邱羽凡指出,台灣目前尚未出現因淨零轉型造成大規模裁員的明確個案,但這不代表風險不存在。


邱羽凡分析,勞方普遍難以取得企業轉型相關資訊,例如企業可能已關閉原有產線、轉投資離岸風電,員工卻毫不知情。此外,有企業以轉型為由將母公司拆分為子公司,雖承諾「薪資不變、福利保障、年資併計」,實際上卻將正式員工轉為派遣工,侵害勞工權益。


然而,作為保障勞工權益的工會,卻也對淨零轉型理解有限。國發會《我國工會對淨零公正轉型的認知與回應》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受訪工會不清楚淨零碳排的影響,且資方「未曾」就淨零排放影響、因應措施與工會接觸比例高達77.6%。在五一遊行前夕,學界、環、勞團攜手於昨(29)日舉辦公正轉型資料庫記者會,蒐集國內外資訊、政策分析、實務案例,打造首份為工會而生的公正轉型勞教手冊與網站,補足工會在面對公正轉型的資訊落差。



台灣首份公正轉型資料庫上線 倡議綠色團體協約

環境部、勞動部、經濟部去年10月承諾共同搭建因應淨零職場轉型跨部會平台。圖片來源:Pexel。


資料庫首次提到「綠色團體協約」,綠色團體協約是因應在減碳壓力下,企業組織變動,如關閉高碳產線、調整用工結構。工會與資方透過協商,可提前約定裁員、調職等配套,讓勞工在轉型中獲得保障。邱羽凡補充,工會與其透過事後與公司進行勞資訴訟,不如及早展開預防性協商,簽訂綠色團體協約,以勞工利益為前提的淨零轉型,包括維持雇用與勞動條件保障。


全台約92%為無工會工作者 卻身處淨零衝擊第一線


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2023年台灣產業與企業工會組織率僅7.9%,意味約九成勞工無工會保障,卻往往站在淨零轉型第一線。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洪敬舒指出,公正轉型下的弱勢族群包括自營工作者(129萬人)、微型企業從業者(130萬人)與女性無酬家屬工作者(約47萬人),三者高度重疊,在企業生產模式轉型時首當其衝。


洪敬舒以台北街頭鋪路工人為例說明,這類多由小型外包商雇用、缺乏工會保障的勞動者,在高溫等氣候風險下最為脆弱,制度上也難爭取工作條件改善。對於無工會工作者,洪敬舒也提出三種因應策略:協助成立工會、承認非正規協會的工會地位,以及推動合作社組織集體發聲。


學者建議:沒有團體協商,沒有自主減量


《中央社》報導,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環境部應與勞動部、經濟部建立「淨零職場轉型跨部會平台」,但因審查具技術性且涉商業機密,實務上難以開放工會參與。邱羽凡對此表示,自主減量是企業當前重視的議題,正是納入團體協商的關鍵時機。她指出,《團體協約法》已有保密協定機制,部分企業也已著手制定相關範本,工會協商勢在必行。邱羽凡強調,勞動部應提早介入,否則未來企業若裁員或減薪,仍將由其承擔後果。


TCAN研究員楊沛為補充,工會需要的不僅是受邀坐上談判桌,更需對其進行資源與量能培力,以歐盟為例,公正轉型基金不僅協助工會辦理內部培訓,也幫助將訴求轉譯為資方與政策方能理解的語言,這正是台灣亟待補強之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