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澳洲大選:生活成本、能源、關稅拉鋸 誰將成為下一任澳洲總理?
南半球大國、全球第二大煤炭出口國澳洲即將於週六(3日)大選。工黨在上屆選舉以綠色願景取得執政權以來,歷經疫情與通膨,導致生活成本提高,選民不滿,在野聯盟趁機收復失土,希望奪回執政權。澳洲選民將在民生經濟、能源氣候、美國關稅的衝擊下做出抉擇。

【小檔案】
- 選舉日:澳洲三年舉行一次大選,2025年選舉日是5月3日。
- 選舉制度:贏得眾議院多數席位的政黨與聯盟組新政府,勝選政黨的領袖即為新任總理。2025選舉將改選眾議院全部150席與參議院76席中的40席議員。
- 主要政黨:工黨(Labor,ALP)、自由黨/國家黨聯盟(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LNP)
- 總理候選人:工黨黨魁暨現任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自由黨黨魁達頓(Peter Dutton)
選前解析:從對峙到傾斜的關鍵
分析人士稱今年澳洲大選是「生活成本的選舉」(a cost of living election),大黨紛紛提出減稅、住房補貼等政策牛肉。工黨面臨選民不滿、「換人做做看」的壓力。直到3月底,雙方支持度仍呈現拉鋸。
不過,YouGov4月24日的民調顯示,工黨以53.5%暫時領先在野聯盟的46.5%。澳洲公共電視《ABC》分析,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是民心改變的一大因素。在對美談判時,民眾更相信現任總理艾班尼斯會以澳洲為重。《SBS》1日的報導指稱,工黨指責對手採「川普式」政策,如裁減公務員職位等,導致達頓形象被川普拖累。

一、氣候政策:國家雄心還是浪費錢?
工黨向來重視氣候議題,艾班尼斯的競選口號是「建立澳洲的未來」(Building Australia’s Future)。他執政期間將澳洲2030年減碳目標提高到43%,並支持2050年淨零排放。工黨也積極爭取2026年與太平洋國家共同主辦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1)。
達頓領導的在野聯盟則批評2030年減碳目標太過激進,但同意要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並且應納入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等技術組合。達頓也批評主辦COP31的想法太過「瘋狂」,會花掉納稅人數百億澳幣。此外,聯盟的國家黨也有議員呼籲退出《巴黎協定》。
二、誰能降電價:再生能源VS.天然氣
降低電費是本次大選的核心議題。工黨提出以擴大再生能源為主的政策,於4月宣布投入23億元澳幣補助家戶購買太陽能電池,預估每戶可省下4000元澳幣(約新台幣8萬200元)、相當30%的安裝成本,進而降低夜間的電費。另外,工黨也宣布7月起,每家戶與約100萬家的小型企業可減免150澳元的能源帳單。
達頓則指責是再生能源推高了澳洲電價,他的對策是利用天然氣降低價格。達頓表示,他將要求本國的天然氣出口商為國內保留一定比例的天然氣,以降低國內批發價。他也承諾加快新建天然氣計畫的審查流程。
三、七座核電廠計畫
工黨的目標是2030年前讓全國82%電力都來自再生能源,並排除核電。在野聯盟則是主打「讓澳洲重返軌道」(Get Australia Back On Track)計畫,其中包含建造七座核電廠。達頓於6月公布預定場址,皆選在已關閉或計畫關閉的燃煤電廠。他預計小型模組反應爐(SMR)可於2035年營運,大型電廠則為2037年。

關鍵小數黨:綠黨
倘若大選結果,工黨與在野聯盟均未能獲得過半的席次,勢必要聯合小黨或無黨籍人士共組新政府。在這個情況下,綠黨的傾向備受注目。
澳洲綠黨(Green Party)主張停止新建燃煤、燃氣電廠;除了農業之外,刪除所有化石燃料補貼;補貼家戶裝設太陽能跟電池,以降低電費。綠黨批評工黨對再生能源支持不夠,放行25項煤炭與天然氣開發案等,但他們野批評在野聯盟的核能願景將延長化石燃料的使用期限。

最新生活新聞
-
-
慢飛環保嘉年華 竹市愛恆啟能中心邀大家5/3拿好吃好康加好禮兌換
(1 小時前) -
關懷山區學童 五結獅子會慰問南澳武塔國小
(2 小時前) -
竹縣社區規劃師成果展登場 攜手邁向淨零碳目標
(2 小時前) -
2025/05/02 空氣品質說明(22:00)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