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假有難度 環境部今夏將展開科學抗熱大作戰
隨著夏季逼近,國人「熱」得有感。環境部昨(16)日舉辦「AI 520部部向前行」施政週年記者會,部長彭啟明指出,將以實質抗熱行動取代「高溫假」思維,推動科學化保護戶外工作者。除高溫對策,環境部也同步啟動更全面的氣候政策布局,包括新版減碳目標NDC 3.0或與新成立的運動部合作,推動永續運動賽事,擴大全民參與氣候行動。

今夏抗熱大作戰 高溫假非重點
台灣會否放高溫假?彭啟明坦承有難度,「台灣很難有一個假,早晚一整天的放(假)。」先是台灣屬海島型氣候,高溫集中於每日午後11時至15時間,平均氣溫落在35至38°C,其餘時段則多維持在30°C左右。彭啟明進一步解釋,台灣非大陸性氣候國家,如中國湖南、四川等內陸地區,即便入夜溫度仍有37°C、38°C;印度白天氣溫更甚至高達50°C、60°C。
彭啟明進一步解釋,戶外工作者、弱勢族群保護做得好,也是企業抗高溫行動之一,如日本沒有高溫假,但日本對於戶外勞工頭盔會有熱警示功能避免衰竭,或是偵測脈搏、心跳功能異常,主動提醒工作者。彭啟明直指,「(勞工)真正熱的時候,不是問我可不可以休息,而是會直接『倒下去』。」彭啟明強調,保障戶外工作者的健康與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環境部表示,預計將在6月3日成立高溫對策聯盟,7月預計推出高溫防護地圖(Cool Map),透過大數據找到如兒少、老人等能源貧窮對象。9月過後,環境部將協助企業研擬抗高溫指引,希望能整合各界力量,循序從科學、制度與行動面逐步強化氣候韌性。

因應美祭出關稅 企業自主減碳計畫延後兩個月
新版國家減碳目標NDC 3.0啟動,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全台已有464家工廠、252家法人與132家上市公司納入碳費管理,以鋼鐵製造業碳排最高。環境部估算,至2030年可促成約37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量。
企業參與減碳意願逐步升溫,截至2023年底,已有近九成事業單位表達申請自主減量計畫的意願,目前共收件51案,有六案已審查通過。為協助企業因應碳邊境關稅等國際壓力,環境部近日也將「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期限」展延兩個月,但仍要求企業須於6月底前完成初步登記,8月底補齊資料。
2026年起,百貨公司、旅館、電信、超市、醫院、運輸業與中小型製造業等高用電、高耗能行業,也將全面展開碳盤查作業。申報方式簡便,僅需以自然人憑證完成線上登錄。彭啟明強調,「不用額外去上課,重點是碳盤查,不是繳碳費。」
運動與永續雙贏 低成本創造高效益
行政院昨日宣布運動部將在9月9日「國民體育日」掛牌。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台灣在推動體育賽事的永續轉型上已有初步成果,且多數不需大量經費即可見效,例如高中籃球聯賽(HBL)導入寶特瓶再製衣材與循環杯制度,馬拉松等長距離比賽也逐步導入減塑措施,參賽選手需自備循環杯等。
彭啟明也補充,運動參與者通常更重視健康與生活品質,讓永續理念在運動場域推廣更具潛力。環境部未來將與剛成立的運動部積極合作。
最新生活新聞
-
-
旺情夏日派對 黃敏惠和黃偉哲共推優質農產品
(31 分鐘前) -
行政院長卓榮泰視察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
(31 分鐘前) -
黃子欽尋找字裡行間靈魂 為書打造獨一無二封面
(35 分鐘前) -
阿里山林鐵鹿麻產車站整修完工 秋田犬「波吉」化身百年車站實習站長
(3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