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5-21 | 環境資訊中心

立院通過「核三繼續運轉」公投 最快8月底舉行

核三廠在5月17日停機除役,台灣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但立法院在野黨上週通過《核管法》,讓已停機的核電機組可以申請重啟,昨(20)日又進一步於人數優勢下,通過民眾黨團提案的「核三繼續運轉」公投,預計將在8月底投票。民間團體表示,核廢料無處可放、延役行政程序曠日廢時,批評核能不該作為政治鬥爭工具,呼籲老舊核電不應重啟。



立院通過「核三繼續運轉」公投 最快8月底舉行

核三廠才剛除役,又面臨重啟公投。圖為核三廠控制室,拍攝當下2號機正在進行降載確認作業。圖片來源:台電提供資料照。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要重啟還延役? 民進黨批公投主文不清楚


立法院昨(20)日表決民眾黨團提案公投:「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在國民黨、民眾黨人數優勢之下通過。經中選會公告後,預計將在今(2025)年8月23日投票。


「核三繼續運轉」公投最初由民眾黨於4月提出,當時提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通過整體安全評估後,恢復繼續運轉?」,協商時就被民進黨立委批評主文語意不詳,又要「恢復」、又要「繼續」,不能理解是要重啟還是延役,更質疑提案文字版本一變再變,到了表決前才提出「最高機密」最終版本來投票。


綠委輪番發言,認為此提案是「先畫靶再射箭」,先預設結論是繼續運轉,並誘導式描述主管機關確認安全無虞,沒有提出其他的說明。民進黨團強調,核安涉及專業,不該拿全台的安全來公投,更不是公投通過就沒問題。



立院通過「核三繼續運轉」公投 最快8月底舉行

核電廠反應爐中的核燃料棒使用後必須移入冷卻池降溫,再移置於新建的乾式貯存設施。資料照。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昨日院會討論,作為公投提案人的民眾黨團立委黃國昌、張啟楷等人都不在位子上,亦沒有說明提案內容。被民進黨立委譏諷,民眾黨提案立委全「落跑」去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開庭,對公投提案敢做不敢當。唯一在場的陳昭姿則簡短表示,因為核能很專業,所以要給人民參與空間,公投不是要主張重啟核三,而是要讓人民決定。


直到表決前,民眾黨黨主席黃國昌才現身發言,表示所有能源都有正反利弊,全台人民該冷靜下來,共同討論、決定未來能源政策走向。


核廢料無處可放 民間呼籲:勿重啟老舊核電


公投案通過後,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布聲明,強調老舊核電廠不應再重啟,民眾黨與國民黨過去都曾反對核電,如今卻出爾反爾,甚至迴避提出台灣整體能源政策、核廢料政策,把人民安全、核電風險視若兒戲,呼籲兩大在野黨勿將能源議題當作政治鬥爭工具。


此外,根據台電估算,六部機組運轉40年將產生約4731公噸(tHM)用過的燃料棒。廢核平台強調,重啟核電廠意味著會產生更多用過燃料棒,而台灣至今仍沒有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延役會導致新一波核廢料存放空間危機。在處置成本方面,廢核平台說明,目前台電提撥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費用約每噸平均新台幣2600萬,比其他國家低,比如日本平均每公噸為新台幣3900萬,恐有低估風險。


聲明更指出,核電無助能源韌性,2024年全球核電佔比僅9%,降至45年來最低,再生能源已經遠超核能,因為再生能源具備分散、靈活特性,成為因應氣候變遷與供電挑戰的主力。


廢核平台表示,核能延役還要面對繁複的老化分析與安全審查,綜觀國際經驗,所需時間從16個月到將近11年都有,反映出核電延役並非單純行政程序,而是一場曠日廢時的工程與審查馬拉松。



立院通過「核三繼續運轉」公投 最快8月底舉行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圖中發言台者)討論階段都不在議場內,直到表決前一刻才上台發言。攝影:李蘇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