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5-23 | 環境資訊中心

全球暖化加劇,數位孿生如何改寫建築未來、打造宜居城市?

氣候變遷下,如何讓建築、城市變得更節能、更環保,甚至具備調適和抵禦氣候變遷的能力?數位孿生或許是個解方,這項技術能為實體建築、甚至整個城市創建可同步的虛擬分身,即時呈現溫度、能耗與碳排等數據並自動優化,幫助建築更節能、都市更宜居,甚至提前預測災害風險,協助救援。


全球暖化加劇,數位孿生如何改寫建築未來、打造宜居城市?


數位孿生技術可協助建築調適氣候變遷,打造宜居城市。圖片來源:PIXABAY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或稱數位雙生)指的是替實體物品設立虛擬複製品後,透過裝設感測器將資料傳輸到虛擬複製品,進行即時、準確的數據追蹤。數位孿生應用在很多領域,舉凡建築、製造、醫療、汽車、能源專案、零售產業等,都能運用數位孿生遠端監控、即時修正,確保系統正常運作或是改善效能。而藝術、觀光、遊戲領域中,也能藉此打造有如實境般的沉浸式體驗


建築業,數位孿生可以整合實體建築上的各種數據,如能源、碳排、水資源、廢棄物、使用率、空氣品質和交通等,並同時將數據資料傳輸到虛擬建築。此外,這項技術不僅能涵蓋單一大樓的數據,還能整合整個校園、建築群、供應鏈的數據,在同一個平台進行追蹤監控。


企業:數位孿生讓建築更聰明,有效節能減碳


知名家居公司IKEA導入數位孿生技術後,在短短9個月內便將東亞37間門市數位化,整合各建築的能源管理系統和物聯網系統到同一數位孿生平台,進而改進能源效率和溫室氣體排放。IKEA 透過數位孿生建立了近118萬坪的空間、追蹤來自10家不同製造商、約6000台的暖通空調(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成功減少了30%的能耗,每年節省下的成本估高達數百萬美元。


城市:數位孿生應用都市發展,災害預防、應變更精準


除了單一建築,數位孿生技術也能應用到城市層級。


荷蘭新創公司Scenexus推出了新的都市計畫規劃平台,透過數位孿生技術搜集、整合整個城市的數據,包含交通、安全、經濟成長、居民情緒等資料,評估都市開發對整體社會、環境、經濟的影響並微調計畫,以解決住房危機和交通擁擠問題。


這項計畫目前已經吸引了來自阿姆斯特丹、聖地牙哥和新加坡的客戶,預計會持續蒐集其他城市的資料,替各國的都市開發計畫做更完善的評估。Scenexus的投資者之一、來自荷蘭投資公司的合夥人呂林(Andy Lürling)相當看好這個計畫,「它的應用領域幾乎是無限的。借助Scenexus,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金錢和精力,還可以提早發現原本難以預料的挑戰。」


發電廠會讓城市升溫嗎?電動車數量增長和植樹計畫,對於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有多少幫助?這些做都市規劃時常令設計師苦惱的問題,或許可以參考新加坡的案例。由新加坡-瑞士聯邦理工學院中心(Singapore-ETH Centre)為首,提出的「冷卻新加坡2.0計畫」(Cooling Singapore 2.0)是為了緩解都市高溫問題而生。


計畫中,研究團隊為整個新加坡地區打造了數位孿生城市,他們搜集了全國植被覆蓋率、交通模式、工業排放熱量及氣流等天氣資料,並預測在不同的都市計畫下,新加坡的氣候與溫度將如何改變。


研究團隊將新加坡綠色計畫(新加坡2030淨零碳排計畫)納入預測模型,並加入電動車使用量增加、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與熱浪來臨等情境。他們發現,若2030年將現有的三片森林,全改建為工業區或住宅區後,將導致新建區域氣溫明顯上升,夜間熱島效應更強。建築物與空調是城市升溫的主要原因,而公園則會視規模大小與樹蔭覆蓋情況,幫助城市降溫、緩解熱效應。


Cooling Singapore 2.0 計畫的專案經理佐札亞(Ander Zozaya)指出,這項計畫的挑戰之處在於,多數公司和機構都不會主動揭露自身的熱排放量,研究團隊只能從衛星數據或各公司的公開資料一一比對、拼湊,還必須根據能源使用狀況和碳排數據來推估、計算整體釋放了多少熱污染。




全球暖化加劇,數位孿生如何改寫建築未來、打造宜居城市?


為了緩解都市高溫,Cooling Singapore 2.0應運而生,研究團隊為打造了一座新加坡數位孿生城市,並透過各種數據預測不同都市計畫的影響。照片來源:Singapore-ETH Centre新聞稿


博物館:數位孿生用途廣,導入智慧監控、自動調控溫度


除了一般建築物,數位孿生技術連博物館也能用。如位於基隆的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簡稱海科館),是一座數位孿生博物館。海科館搜集館內各種設備參數、環境參數來建立AI分析模型,如透過空調溫度、風速、開關狀態,以及當時的室內溫度、溼度、人流數進行空調等設備的智慧監控管理,自動依據人流和即時狀況調整溫度,在離峰、尖峰時段節能運作。未來更預計拓展至防災管理,擴大科技智慧整合和應用能力。


災難發生的緊急情況下,建立數位孿生平台的建築能即時蒐集空間、人流數據,分析安全區域、接入點、替代路線,快速規劃資源分配及疏散路線,確保救難人員以最快速、有秩序的方法進行疏散,大幅減少人員傷亡。




全球暖化加劇,數位孿生如何改寫建築未來、打造宜居城市?


海科館i-Ocean潮境館。圖片來源: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數位孿生正在顛覆我們的想像,讓建築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水泥與鋼筋,而是能夠即時分析數據、優化運作、預測風險的智慧系統。未來,建築將不只是被動適應環境,而是能主動回應變遷,甚至預測與防範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空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