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2° )
氣象
2025-05-23 | 環境資訊中心

百億綠色成長基金啟動 總統:讓台灣奪得全球淨零競賽先機

綠色轉型需要資金引導,才能帶動更多民間資本投入。國發會去(2024)年核定環境部「綠色成長基金」,總額達百億元。環境部今(23)日宣布基金正式啟動,總統賴清德強調,資金能推動綠色成長,讓台灣「奪得先機」。環境部表示,綠色成長基金將在6月開始辦理投資者遴選作業,接下來也會訂定具體的投資對象篩選標準。




百億綠色成長基金啟動 總統:讓台灣奪得全球淨零競賽先機


總統賴清德出席綠色成長基金啟動儀式,強調資金能推動綠色成長,讓台灣「奪得先機」。圖片來源:總統府 提供


百億綠色成長基金啟動 環境部下月遴選投資者


國發會去(2024)年核定環境部百億「綠色成長基金」,規劃用於投資綠色新興產業。環境部今日舉辦綠色成長基金啟動儀式。總統賴清德出席表示,盼基金能以政府帶頭的方式,專門投資淨零永續相關新興產業,推動綠色成長,「在全球淨零經濟的競賽中,台灣一定能夠奪得先機。」


環境部長彭啟明分享,淨零工作過去常是環境部單打獨鬥,但綠色轉型是相當複雜的工作,牽涉不同產業鏈,由政府帶動各項綠色投資,達成淨零的機會才夠大。他指出,綠色成長基金專案辦公室今日開始運作,基金則將以10年為期進行投資。


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副執行長吳佩瑜接受媒體聯訪時說明,接下來首要工作是遴選「搭配投資人」。例如,某家創投公司接觸了許多合適的淨零案,雖有心想投資,卻缺乏資金,就可以參與環境部的投資人遴選,日後引介案件給環境部共同投資。環境部目前也正積極拜訪投資方,預計6月公告首輪投資人遴選,7月選出投資人,目標選出30家。若首輪遴選名額未滿,將在9月續辦第二輪。


根據環境部今(2025)年2月公告的「環境部辦理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實施方案作業要點」(下稱作業要點),搭配投資人可以是金融機構、一般投資公司,也可以是擁有投資計畫、或設有加速器計畫的國內外企業。




百億綠色成長基金啟動 總統:讓台灣奪得全球淨零競賽先機


環境部長彭啟明今日表示,綠色成長基金將以10年為期進行投資。攝影:陳昭宏


投資六大新興產業 政府優先提高投資比例助攻


吳珮瑜進一步說明,獲選的投資人須進一步評估產業潛力;確定有投資可行性,就可向環境部提報投資案,「這樣的作法,相對就可以減少政府投資風險。」


投資對象排除已上市櫃公司,共有六大優先投資的新興產業,包括資源循環、永續前瞻能源及科技儲能、深度節能及能效提升技術、碳捕捉利用及負碳技術、數位低碳技術、氣候變遷調適技術等。「最重要的是氣候調適。」吳珮瑜強調,建築業投入氣候變遷因應的腳步較慢,卻可以在調適及減緩上發揮重要效果。環境部各單位正積極物色潛力新興產業,專案辦公室也將訂出投資對象的篩選標準。


綠色成長基金的設計目標,在引導民間資金投入,作業要點中也設計了「撬動資金比例」,越符合淨零目標的案子,政府出資的比例就越高。


一般情況下,投資人至少須與基金等額出資;若投資案屬六大優先產業,最低出資額則可降至基金一半,資金搭配為1比2;若投資案已獲中央核定或補助,為鼓勵案件落地,資金搭配則是1比3。




百億綠色成長基金啟動 總統:讓台灣奪得全球淨零競賽先機


日本GX推進機構理事高田英樹(左)與環境部長彭啟明對談時強調,即便短期內有阻力,日本企業的綠色轉型方向也不會改變。攝影:陳昭宏


川普新政影響淨零投資? 日本專家:企業綠色轉型不會退縮


基金啟動儀式後,環境部也邀請多名日本、台灣專家對談如何推動綠色成長。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推估,台灣每年須挹注至少兆元投資,才能達到2050年淨零,行政院卻僅規劃2030年前投入1兆預算,並喊出希望有民間5兆元投籌融資,恐怕是很大挑戰。且目前約有9成綠色資金是進入能源轉型領域,卻忽略交通、建築、關鍵材料等產業轉型。


日本GX推進機構理事高田英樹則強調「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的重要性。他表示,「綠色金融」通常支持那些已經很環保的技術,像是再生能源,但許多產業也須要資金投入脫碳,因此日本政府在2020年訂出轉型金融的計畫,為排碳大戶引進「成長志向型碳定價」(成長志望型カーボンプライシング),分階段讓它們負擔碳價。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之後,各界對於綠色轉型趨於觀望,日本淨零投資是否受到影響?高田英樹強調,國際企業推動綠色投資,並不是有人要他們做,「他們是為了10年、20年後的中長期戰略而做」,所以即便短期內有些阻力,他認為企業的綠色轉型方向並不會改變,「日本企業也不會退縮,反而會繼續前進。」




百億綠色成長基金啟動 總統:讓台灣奪得全球淨零競賽先機


環境部今日宣布綠色成長基金正式啟動,將在6月開始進行投資者遴選作業。攝影:陳昭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