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氣候韌性與能源永續發展促進會」成立 關注地熱、碳匯與公正轉型
立法委員伍麗華等人今(26)日成立「立法院氣候韌性與能源永續發展促進會」,目標是成為與民間的溝通平台,協助政府制訂地熱、自然碳匯等再生能源,以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自然資源使用等相關氣候政策與法規,是立法院目前唯一以氣候與能源為主題的次級團體。

立院唯一氣候能源次團 關注公正轉型
多名立法委員今日共同成立「立法院氣候韌性與能源永續發展促進會」,由立委伍麗華擔任首任會長,林月琴、羅美玲擔任副會長。是立法院目前唯一以氣候、能源轉型為主題的次級團體。
原住民立委伍麗華近年常舉辦關於原民與地熱、碳匯議題的公聽會,他表示,促進會將延續先前討論,定期舉辦再生能源、地熱、碳匯與原民參與的政策研討活動,並且與學界、產業交流,整合國內外相關氣候資訊平台,促進國際氣候外交。更希望能結合產業、社會與原民需求,持續推動地熱、再生能源與碳匯相關法案,落實公正轉型。
立委林月琴則認為,面對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立法院不能只談科技與能源的技術選項,更應正視社會公平與人權責任。立委羅美玲也指出,極端氣候不僅對民生、經濟造成威脅,對社會弱勢的影響尤為嚴重,氣候政策應納入這些族群的需求與風險評估,朝向有文化敏感度與代際正義的轉型架構前進。
立委可針對不同議題籌組立院次級團體,目前立法院投入氣候議題的組織還有成立於2020年,由立委蔡其昌主導的「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關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先前也曾多次辦理能源轉型、減碳等永續議題的座談會。伍麗華表示,氣候議題相當多元,未來會跟蔡其昌討論如何相互合作。
政府部會站台支持 強調地熱開發的原民參與
經濟部、環境部與原民會等政府代表,與民間團體、業者都出席成立大會表示支持。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徐旭誠說明,氣候政策的核心概念就是公正轉型,氣候署積極推動碳排減量及氣候調適等相關工作,未來將持續推動公私協力,期盼透過促進會的平台架構,讓各部會之間與民間、企業部門的可以參與合作。
原住民族委員會經濟發展處處長王瑞盈,以自身鄒族經驗為例,指出阿里山鄒族的茶葉、水果等農產品都受到氣候影響,導致產量減少,可見原民身處衝擊第一線。他表示,這不僅是台灣的課題,更是全球原住民族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已與紐西蘭、澳洲、加拿大等國共同加入原住民族經濟貿易合作協議(IPETCA),攜手推動原住民族在氣候變遷影響下的經濟福祉。
王瑞盈也指出,原民土地不僅具有碳匯潛力,也有高達79%地熱潛勢在原民地區。接下來將與能源署合作簡化地熱開發程序,簡便諮商同意,並推動利益共享機制促進原民參與。
經濟部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直言,要達成2050淨零目標不能只靠風、光電,目前政府正在推動多元能源,其中地熱是目前重要開發項目,但大部分地熱資源都在原民地區,溝通成為重要課題。

最新生活新聞
-
-
土魠魚全養殖新突破!農業部人工養殖技術獲國際期刊認可
(7 小時前) -
台灣農產傲視全球!豬肉出口飆漲6倍 日紐星瘋搶優質農產品
(7 小時前) -
臺南榮服處鏈結仁美文教基金會傳愛 端節送暖情意濃
(7 小時前) -
切割家寧遭洗版 男閨密公開交友條件「這幾點」酸爆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