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5-07-24 | 環境資訊中心

翼豆做成香腸、餅乾、植物奶 台東農改場輔導首間翼豆農場創生機

翼豆為東部原住民特色作物,台東泰源部落的返鄉青年張豪傑,在農業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協助下,創立有機農場栽種翼豆,並研發出香腸、餅乾、植物奶等翼豆加工產品。這是台東農改場技術輔導的首間翼豆農場,更被打造成爲部落青年學習技術、承接文化的教室,讓部落再現生機。




翼豆做成香腸、餅乾、植物奶 台東農改場輔導首間翼豆農場創生機


台東農改場於「SALAMA 有機智慧農場」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增進族人原民蔬菜多元應用知識。圖片來源:台東農改場 提供


東部原民特色作物翼豆 返鄉青農靠他翻轉部落


根據農業部介紹,翼豆為東部原住民部落常見的豆類蔬菜,其花瓣、嫩莢、嫩葉均可做為蔬菜食用,植株亦可當綠肥,產季為11月至3月。台東縣東河鄉泰源幽谷的返鄉青農張豪傑,正透過一顆小小的翼豆,翻轉部落的未來。


台東改良場發布新聞稿指出,來自泰源部落的張豪傑,結合在地文化與有機農業技術,於2021年創立「SALAMA有機智慧農場」,投入翼豆的栽培與加工研發,致力推動部落產業創新與文化傳承。透過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的專業技術輔導,占地0.5公頃的農場,成為台東場育種的「翼豆台東1號—青翠」示範農場與生產基地,同時是部落技術傳承、產業創生與文化永續的重心。


台東農改場表示,張豪傑積極尋找適合部落發展的原民蔬菜作為自營「烏龍院家庭食堂」的特色食材來源,經台東場副研究員薛銘童建議,選擇投入翼豆有機栽培與加工產品研發。除了種出好作物,張豪傑更希望透過經驗傳承,帶動部落小農投入翼豆栽培,進而提升族人收入,吸引青年返鄉活絡部落經濟。


台東農改場受《環境資訊中心》採訪指出,東部地區如關山等地也有種植翼豆的農場,但張豪傑的農場,是台東農改場技術輔導的首間翼豆農場。




翼豆做成香腸、餅乾、植物奶 台東農改場輔導首間翼豆農場創生機


張豪傑開發豆豆纖、植物奶、益生菌(左)及翼豆飛魚餅(右)及等翼豆多元加工產品。圖片來源:台東農改場 提供


翼豆做成香腸、餅乾、植物奶 看見部落創生可能性


台東農改場表示,張豪傑的農場於2023年舉辦「翼豆起飛:原民作物有機翼豆創新研發計畫成果發表暨原民饗宴」,發表包括益生菌、植物奶、香腸、餅乾、餡餅等翼豆創新加工成果,展現翼豆產業潛力,讓更多人看見部落創生的可能。台東農改場指出,這些翼豆加工品可於台東市的烏龍院家庭食堂,或台東農會超市購得。


2024年,台東農改場分別以「原民蔬菜栽培與保種技術實務操作」與「創意風味餐料理及原味餐盒製作」為主題,於農場開設「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提供族人專業技術與原民作物多元應用知識。


農場的下一步將走向哪裡?張豪傑表示,接下來會更專注研發翼豆加工產品,「讓這項作物擁有更高的附加價值,也能為部落創造更多機會」。




翼豆做成香腸、餅乾、植物奶 台東農改場輔導首間翼豆農場創生機


「SALAMA有機智慧農場」以隧道式棚架栽種翼豆,穩定產量與品質。圖片來源:台東農改場 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