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5°
( 37° / 32° )
氣象
2025-07-29 | 環境資訊中心

白天太熱,改晚上捕魚就好了嗎? 高溫下的農漁困境與性別平等危機

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高溫,正威脅著那些需在大太陽底下工作的勞動者,其中又以農漁畜業受到的影響尤劇,而在此之中,還進一步隱藏著讓女性受到更嚴重影響的「非性別中立氣候危機」。


白天太熱,改晚上捕魚就好了嗎? 高溫下的農漁困境與性別平等危機


日間溫度飆升迫使許多漁民需要更早作業。圖片來源:ediladoler/Pixabay


高溫成常態 日間農漁轉夜間作業影響大


每當早晨到來,住在巴西東北部帕拉州(Pará)的漁民達柯斯塔(Josana Pinto da Costa)就會前往奧比杜斯(Óbidos)的亞馬遜河捕魚,洶湧混濁的河水從未阻止她一早出門的步伐,不過節節攀升、酷熱的日間氣溫,讓曝曬在太陽下的工作更加危險;今年的天氣格外炎熱,她只能改而在一片漆黑的深夜捕撈那些黎明前就開始活動的魚類,這大幅降低了她的漁獲量。


在印度西部與海相鄰的阿默達巴德邦(Ahmedabad),類似的故事也在上演。以畜牧為生的拉巴里(Bhavana Rabari)一家需早起照料牛隻,除了餵牛、擠奶外,還須到田裡工作。一旦白天氣溫飆升至32℃以上,全家為了避免在高溫下工作,需要早上5點起床以收集牛奶及產品,並步行16公里以上至市區販售。


溫度持續上升之下,牧場逐漸衰微,動物放牧量下降,隨之而來的是產奶量減少,而能安全工作、照料牧場及農場的時間減少,則意味著收入下跌。


達柯斯塔和拉巴里的家人只是上億人中的縮影,這些事件也並非開發中國家的特例,同樣會在已開發國家中發生。2021年,美國太平洋西岸的嚴重熱浪迫使許多華盛頓州的櫻桃園調整採收時間,並進一步催生拜登承諾會替工人提供抗暑對策。




白天太熱,改晚上捕魚就好了嗎? 高溫下的農漁困境與性別平等危機


被迫轉為夜間農漁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圖片來源:mercierzeng/Pixabay


晚上工作就好? 熱傷害或夜間作業影響身心的兩難


一份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研究發現,戶外工作者通常在正午時分工作,且缺乏遮蔭休息,在極端高溫下面臨極大的健康風險。目前全球約五分之一人口,每年工作日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面臨具有危險性的「熱壓力」(heat stress),若溫室氣體排放趨勢不變,到2050年這個比例將攀升至近四成。


所謂的熱壓力,指人在「熱環境」(heat environment)下工作時,代謝產生熱量與外在氣溫、濕度、風速和輻射熱等外在環境因素、穿著狀況等共同作用,而造成身體產生熱負荷、熱蓄積的情形,身體為了因應會產生「熱應變」(heat strain)的生理反應,若熱壓力過量,可能導致健康不良影響甚至破壞生理功能,產生「熱傷害」(heat injury)或「熱疾病」(heat disorder)等「熱危害」(heat hazard)。


或許有人會說,那就晚上工作就好了啊? 不過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食品安全和氣候研究員梅赫拉比(Zia Mehrabi)指出,這並不是轉為晚上工作,或提供照明設備讓工人可以在黑暗中工作就能解決的,轉換工作時間可能會導致其他負面影響。


研究顯示,長期夜間作業較容易對工作者的身心造成損害,擾亂人體的晝夜節律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健康併發症的風險,同時削弱人體面對外在傷害及壓力的能力;另一方面,非傳統的工作時間也會降低一個人的社交能力及參與文化、社區活動的可能性,進一步影響健康。


舉例來說,農漁民在採收、捕魚之後,會帶至市場上出售並交易貨物,而在深夜捕魚代表他們必須利用白天時間補眠,且要在工作、交易時間之間做出取捨。除此之外,許多從事這些活動的都是婦女,夜間作業還會與她們照顧家庭的傳統義務衝突;當婦女嘗試改變工作時間,還會被認為是擾亂整個家庭的日常,這讓女性更容易受到夜間作息帶來的負面影響。




白天太熱,改晚上捕魚就好了嗎? 高溫下的農漁困境與性別平等危機


婦女在氣候變遷下容易受到更多的影響。圖片來源:Mnspictures/Pixabay


面對氣候變遷更脆弱 塞內加爾農村拚女性農業教育


事實上,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上發布的《2024年性別快照》(Gender Snapshot 2024 Report)報告顯示,因氣候變遷陷入貧困的女性,比男性約多上1600萬人;面臨糧食不足、飢餓等問題的女性也比男性多上4780萬,這些還不計入當氣候變遷加劇脆弱、衝突地區的緊張局勢後可能會遭受性別暴力、人口販賣以及童婚等問題所帶來的「非性別中立氣候危機」。


在許多氣候脆弱地區,女性仍需承擔為家人獲取食物、水和燃料的責任,這些資源因為氣候變遷變得更難取得。在達柯斯塔居住的地區,巴西女性占傳統小規模漁民的比例近45%,收入卻遠低於男性,而當她被迫轉為夜間捕魚、漁獲量下降時,收入就更少了。


幸運的是,許多地區的女性正在努力改變此一狀況,農業研究機構AICCRA女性主導農業計畫的投資專家德倫農庫爾(Ena Derenoncourt)透露,當氣候變遷發生時,適應並做出因應是女性的優勢,她們採用氣候創新的速度比男性快得多,正因她們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到影響的群體,她們最有動力去尋找解決方案。


在塞內加爾濟金紹爾(Ziguinchor)地區,這邊有著西非農村婦女權利運動「我們是解決方案」(We Are the Solution)的總部,主席桑科(Mariama Sonk)希望透過提供技術培訓,來協助傳統上無法受教育、無法取得土地及資金的女性農民。


塞內加爾農村智庫農業與農村展望倡議的研究主任塔爾(Laure Tall)解釋,雖然女性在農場的工作時間平均比男性多2至4小時,「她們仍是隱形的。」當地男性容易把賺來的錢花在喝酒、找新妻子上,女性則會將錢投資於社區、健康和兒童教育。塞內加爾的傳統智慧專家凱蒂(Charles Katy)也說,女性與土地之間的文化親密關係,意味著他們會盡可能避開損害土壤的化學物質,達成更永續的農業。


桑科說,她正嘗試在塞內加爾南部建立另外七個農業中心,看著那些在昏暗燈光下仍盡力學習的婦女,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讓人類去認識到女性在這些領域的重要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