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C以上工傷事故風險增5% 看歐洲各國如何保護高溫下的勞工

西歐出現有史以來最高溫
烈日高懸,盛夏的酷暑籠罩、氣溫不斷上升。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的數據,今(2025)年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第三炎熱的6月,西歐地區更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月均溫。
氣候變遷讓夏天越來越熱,大大增加了戶外活動風險。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在去年(2024年)報告中示警,氣候變遷讓約24億勞工暴露在極端高溫下,勞工要面對的不僅是熱衰竭,還有一系列加乘的「雞尾酒式」[1]健康威脅。
歐洲工會聯合會 (ETUC)指出,根據研究,當氣溫超過30°C 時,工傷事故發生的風險便可能增加 5~7%。當溫度升至 38°C 以上時,風險會增加 10~15%。在歐盟,23%的工人,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須暴露在高溫下,農業和工業占了36%,建築業則占38%。不過,目前歐盟並沒有關於高溫工作的統一規則,各成員國只能制定自己的法律。高溫頻頻,各國又是如何保護這些辛苦的勞工呢?

西班牙:一名清道夫之死
7月份的烈日如熔爐,巴塞隆納一名年僅51歲的清道夫阿吉拉爾(Montse Aguilar),在熱浪期間工作後返家被發現不幸身亡。7月中旬,一群清道夫為此走上街頭抗議,即使氣溫創下6 月新高,許多人仍被迫在烈日下工作。參與抗議行動的清道夫羅德裡格斯 (Antonia Rodríguez)表示,酷熱的夏天讓她的工作難以忍受,「我從事這份工作已經 23 年了,高溫一年比一年還糟,我們必須有所行動。」
事實上,在遊行前,巴塞隆納市政廳就發佈了規定,要求四家清掃街道的簽約公司必須為勞工提供透氣制服、帽子和防曬乳。當溫度達到34°C時必須每小時休息一次,並到陰涼處歇息。當溫度飆升至 40°C時,必須暫停一切清潔工作。然而,遊行抗議者卻說,這些規定通通沒有發揮實質效益,他們反而會因在高溫下懈怠而受到懲罰。
NO MÉS MORTS PER COPS DE CALOR!
Comença la concentració davant la seu d'FCC: Volem JUSTÍCIA per la Montse Aguilar! pic.twitter.com/f6LQTSSN72
— CGT Catalunya (@CGTCatalunya) July 16, 2025
去年10月,西班牙才因暴雨遭遇近代最慘重的洪災,也促使西班牙政府批准了勞工一年可擁有為期四天的「氣候帶薪假」,允許勞工在政府發布氣候緊急狀況,無法親自到公司或遠距工作時,得以使用氣候帶薪假、不必外出工作,極端高溫風險也在其中。
高溫下的保護措施 瑞士怎麼做?
世界上有數百萬人暴露在危險的高溫中,即便在滑雪勝地瑞士,一個以涼爽著稱的國家,每年夏季也越來越常出現極端高溫。根據《Swissinfo》,在2015~2024年這十年間,瑞士平均升溫了2.28 °C,是全球暖化下升溫最快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瑞士多數建築只設有暖氣系統,並無冷氣空調。
義大利:禁止在最熱的期間戶外工作
7月初,義大利對米蘭、羅馬等城市發布了熱浪紅色高溫警報,一位不到50歲的建築工地工人疑似因中暑過世。熱浪期間,義大利部分地區急診室的入院人數增加了15~20%。
「許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身在熱壓力風險中,尤其那些是年輕力壯的人。」義大利國家工傷事故保險研究所(INAIL)的研究主任指出。人在勞動時容易流很多汗、體溫升高,可能導致「熱衰竭」甚至「中暑」,可能出現頭暈、想吐、無法集中精神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失去意識、危及生命。
為了因應炎熱的高溫,從倫巴底到西西里島,義大利有一半以上的地區禁止在中午12點半至下午4點間,也就是一天中最熱的時段中禁止戶外工作。這項禁令包括道路工程、採石場、建築工地,到農業或園藝工作,大多地區的禁令實施到8月底、少部分則是到9月中才會解除禁令。
此外,INAIL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工具「Worklimate 2.0」,可以估算義大利戶外工作者的日常風險,只需要選擇是在陽光、陰涼處工作,以及工作強度等,就能估算出當日的高溫工作風險,幫助工人、雇主和職安人員建立更安全的職場環境。

心理層面也需重視,共同參與政策制定更有效
研究發現,如果勞工可以參與工作場所的防暑對策,例如選擇使用哪些降溫設備、何時休息等,勞工會更願意配合,也能提高防護效果。在瑞士,勞工若覺得現場工作條件太熱、對身體有危險,有權暫時停止工作,並離開危險區域。雇主不得因此處罰或解僱員工。
孕婦、體重超重或年長的員工,因為對熱的敏感度較高,雇主有義務注意這些族群。根據規定,當孕婦在室內溫度超過28°C的地方工作就被視為危險溫度,所謂的室內溫度,測量的是距地板一公尺處的室內空氣溫度。瑞士在溫度與濕度上與台灣有相當大的差異,若是像台灣這樣高濕度的國家,則會有更高的體感溫度。
隨著氣候持續升溫、熱浪日益頻繁,相關制度也必須持續檢討並與時俱進。政府與民間都應加快腳步,積極推動並落實各項緩解夏季職場高溫的措施,並針對不同產業(如建築、農業等)制定更具體且細緻的標準,此外,若能積極推動勞工、雇主及政策制定者等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對策的制定,讓勞工能更加配合,提高職場安全。
注釋
[1] 形容多種威脅同時存在,彼此加乘,使風險更為複雜與嚴重。
最新生活新聞
-
-
國立臺灣文學館推英譯工作坊 即日起至 9 月 7 日開放報名
(20 分鐘前) -
金屬中心展AI試產線人才培訓成果
(21 分鐘前) -
台61線後龍至白沙屯段 18日起施工封閉1個月
(26 分鐘前) -
台南農曆 7 月推出「陳守娘」散步導覽 領略府城奇案魅力
(2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