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8° )
氣象
2025-08-26 | 環境資訊中心

全球逾20億人住在氣候風險紅區,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F-VI是什麼?

氣候災難一再重創全球經濟,本就財務困窘的國家更是深受其害。然而,傳統風險評估模型難以呈現各國面對氣候衝擊的真實處境。為此,美國哥倫比亞氣候學院推出「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F-VI),將債務、儲備、治理能力等列入評估,更貼近國家因應氣候風險的真實能力。根據這份指數,全球有超過20億人居住在氣候「紅區」,其中有許多非洲國家的高風險多因債台高築,賽普勒斯及烏克蘭則因地震與戰爭名列其中。


全球逾20億人住在氣候風險紅區,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F-VI是什麼?


許多國家因負債累累而無融資能力,難以面對日益險峻的氣候變遷。圖片來源:PIXABAY


整合風險與融資條件,新指標CliF-VI反映國家風險脆弱度


「極端氣候變得更加頻繁且激烈,但很多國家因高額債務難以進入融資市場。」此次提出氣候風險指標的美國哥倫比亞氣候學院,助理教授施萊格爾米爾奇(Jeff Schlegelmilch)說。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估計,面對全球氣候調適,每年約有高達387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高額債務和有限的融資管道,讓許多國家困在氣候災難與復原的惡性循環之中,難以真正推行氣候減緩和調適工作。


為了如實反映各國面對氣候風險的脆弱程度,哥倫比亞氣候學院提出新的氣候風險指標: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mate Finance Vulnerability Index, CliF-VI),整合氣旋、洪水、乾旱、地震、戰爭等國家可能面臨的災難,以及災難預防、復原、重建的財務、融資與政府治理能力,並以2050年、2080年為時間尺度,設定樂觀、悲觀的氣候情境,共產出四種情境結果。


CliF-VI以互動地圖呈現了188個國家在不同氣候情境下應對氣候風險的能力,少數國家在這份地圖上呈現灰色, 標註缺乏可用數據,包括台灣、北韓、古巴等。


有別於傳統模型多以人均GDP和所得級距為基礎,CliF-VI整合風險與融資條件,不僅解決舊模型忽略了國家財務和融資能力對氣候調適的影響,更能引導氣候調適資金流向真正有需求的國家,同時提供有效的調適建議與融資策略。換言之,CliF-VI能反映出,即使國家經濟規模高,但如果缺乏可活用的資金,實際應對氣候災害的能力仍然有限。




全球逾20億人住在氣候風險紅區,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F-VI是什麼?


哥倫比亞氣候學校評比了188個國家的CliF-VI排名,目前全球共有65個國家被歸類在高氣候風險的「紅區」。照片來源:Columbia Climate School


全球超過20億人口在氣候風險紅區,逾一半人住非洲


在CliF-VI的綜合考量下,被判定為高氣候風險、低融資能力的國家,會得到較高的CliF-VI分數,亦即高脆弱度,分數在不同情境中也會有所差異。目前全球共有65個國家(超過20億人口)被歸類在高氣候風險的「紅區」,幾乎都是中低收入、人口快速成長的國家,面臨著極高的災難風險與日漸緊縮的融資能力。


在紅區國家中,有43國位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約12億人口。預計到2070年,整個非洲的人口將增加一倍以上,高達27~37億人口,且將有21個國家陷入債務困境或債務風險。在四種氣候情境中,倒數前十名的國家,包含安哥拉、蒲隆地、甘比亞、幾內亞比索、厄立垂亞、賴索托、馬拉威、南蘇丹、蘇丹和尚比亞。


去年,世界氣象組織對亞洲的描述是:「世界上受天氣、氣候和水災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在CliF-VI指標中,孟加拉、吉里巴斯、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等六個亞洲國家也位在氣候風險紅區,約占5.2億人口。




全球逾20億人住在氣候風險紅區,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F-VI是什麼?


氣候變遷下,亞洲地區容易受水災害影響。圖片來源:PIXABAY


拉丁美洲則有八個國家在氣候風險紅區,分別是:貝里斯、玻利維亞、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和委內瑞拉,共超過1億人口。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LAC)不僅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還指出,LAC地區距離達到《巴黎協定》標準,尚需4.7億~1.3兆美元的投資。


賽普勒斯、烏克蘭也在紅區,挪威氣候風險全球最低


歐洲唯二被列為紅區的國家,是賽普勒斯和烏克蘭,他們分別因為地震和戰爭,在應對氣候風險上變得更加脆弱。賽普勒斯是地中海的一個島嶼,位於歐亞地震帶及賽普勒斯隱沒帶(Cyprus subduction zone),地震頻繁烏克蘭則因烏俄戰爭與長期緊張的地緣政治關係,面臨高度衝突風險。


CliF-VI分數最低的前十名,代表應對氣候危機相對有能力的國家。第一名是挪威,它在四個氣候情境中都是冠軍。挪威的金融成熟度較低,但債務永續性(Debt Sustainability)和金融整合度(Financial Integration)都很高,雖較可能遇到沿岸洪水、河水氾濫,但都非高風險,綜合之下位居全球之冠。


而在這十名當中,有八名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國,除挪威外,還有丹麥、愛沙尼亞、瑞士、瑞典、美國、日本及南韓。非OECD成員且在前十名的,則有中國、泰國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其中,中國雖然有沿岸洪水、河水氾濫、颱風、海嘯等高風險災害,但在四個情境中都保持前十名,顯然中國的金融成熟度、整合度、政府治理程度也被這份評比認為表現不錯。


災後復原對高脆弱度國家已是難題,當資金與治理跟不上極端氣候的腳步,更不用談超前部署。CliF-VI全面性分析氣候風險,揭示氣候風險與融資落差,再藉由改善國際資金的分配與應用,有效配置資源,協助脆弱國家面對氣候挑戰,進而提升全球氣候風險的應對能力。




全球逾20億人住在氣候風險紅區,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F-VI是什麼?


挪威在CliF-VI評比中,水文相關災害略高,但未達高風險程度。照片來源:擷取自CliF-VI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