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5-09-09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團質疑環評委員環工比例高 環境部強調遴選公正

環境部第二屆環評委員1日出爐,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彰化縣醫療界聯盟與多個環團昨(8)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抗議新委員環工背景人數為歷屆最多,憂心環評審查「開倒車」。環境部回應,外界質疑的「環工比例過高」,其實涵蓋空氣品質、水資源、廢棄物、化學物質與健康風險評估等多項專業領域,與民生密切相關。



環團質疑環評委員環工比例高 環境部強調遴選公正

北中南環團聯合抗議環境部第二屆新任環評委員名單記者會。攝影:鍾依靜。


環團質疑新環委有9名環工背景 占比過半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創會理事長葉光芃指出,盤點歷任環保署長,2011~2013年沈世宏任期間僅有三名環工背景的環評委員,2017~2019年李應元任內有五名,本屆則有九名環工背景環委,恐使環評會議成爲「環境工程聯誼同樂會」。


基隆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指出,本屆的環委結構重複著前幾屆以來的老問題,名單中幾乎多以環境工程專業為重,占比一路攀升,本屆已經高達57%。此外,生態面向的環委也以陸域生態為主,海域生態專業幾乎是「環評會中的稀有動物」,更別提針對社會環境衝擊、國民健康衝擊的學者專家多年來更是付之闕如。



環團質疑環評委員環工比例高 環境部強調遴選公正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創會理事長葉光芃稱,本屆具環工背景的環委人數史上最高。攝影:鍾依靜。


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直指,縱使本屆有七位新聘委員,但其中過半仍是環保署時代曾出任過環評委員的舊面孔,她並點名第14屆上演密室逃脫的委員簡連貴,曾任第10、11、13、14屆委員,今年第五度擔任環委。王醒之表示,兩年前協和四接開發案初審,曾引發審查透明與程序正當性的爭議,當時的會議主席正是簡連貴。他指出,台中第五天然氣接收站(五接)的環評審查將上場,恐怕也會引發社會對環評公正性的疑慮。


環團於記者會上呼籲,部分新任委員應考慮不就任或辭職,並點名環境部長彭啓明,認為其不適合代表台灣出席年底的氣候大會COP30,也不宜繼續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執行秘書,並建議其自行請辭。此外,立法院跨黨派立委聯手凍結環境部環評會議經費,以及彭部長相關國際會議與職務編列預算、要求環境部設置健康、公衛辦公室,並督促衛福部推動「淨零醫院」及成立氣候健康辦公室,強調氣候與健康治理應同步推進。


環境部:委員專長依現職分類 僅七名在環工體系


環境部回應,今年6月中下旬,公開接受各界推薦環委任選,共計48個單位提出推薦環委候選人,累計受推薦人次102次(含重複推薦),實際被推薦人選76人(含環保團體推薦4人);經遴選委員會遴選後之候選名單為生活環境21位、自然環境15位、社會環境6位。


按照行政院規定,環評委員女性應占四成,新任的委員至少要超過一半,而且人選都得從遴選委員會提出的名單裡挑選。


環境部強調,審視委員專長領域應以現職單位進行分類,例如第2屆環評委員現任職於環工(環科、環安)科系人數為7人,如僅就委員學歷進行分類,有失偏頗。



環團質疑環評委員環工比例高 環境部強調遴選公正

環境部強調審視委員專長領域應以現職單位進行分類。圖片來源:擷取自環境部。


環境部強調,遴選過程已落實利益揭露與迴避規範,並要求所有環評委員填具揭露表,依組織規程第9條規定辦理迴避,以維持審查公正性。


針對環保團體抗議第2屆環評委員缺乏醫療、公衛領域,環境部表示,雲林科技大學江鴻龍教授過去於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任教14多年,擔任過健康風險管理系之系主任,研究領域也與健康風險評估相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