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5-09-11 | 環境資訊中心

民團檢核我國NDC3.0草案:2035年減碳52%才及格

我國2035年減量目標設定在38±2%,環境部9日在台中舉辦「台灣2035年國家自定貢獻(NDC3.0)草案座談會」,說明草案內容並蒐集各界意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環保團體於同日召開記者會,針對我國提出2030年相較2005年減量26~30%、2035年減量36~40%的規劃,引用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GCAM模型分析,結果發現,2035年減量幅度至少須提升至52%,才能符合淨零要求。



民團檢核我國NDC3.0草案:2035年減碳52%才及格

「全球淨零交作業 台灣三項不及格 - 台灣NDC3.0民間檢核」記者會。攝影:鍾依靜。


我國2035年應減碳52% 才能達成2050淨零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綜合聯合國發展總署、氣候追蹤器、國際氣候行動網絡等機構與智庫,從「與淨零路徑相符」、「關鍵部門減量目標與策略」、「整體氣候政策一致性」、「當責性的治理機制」、「公正轉型」五個要素檢視目前的NDC3.0草案,有三項不符合,另有兩項部分符合但有進步空間。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表示,本次草案最大問題在於,減量目標與2050淨零路徑脫節。草案對關鍵排放部門缺乏明確規劃,在能源轉型部分,草案僅提出「2030年再生能源裝置量為2019年的六倍」,卻未說明能源效率提升路徑。化石燃料汰除規劃也僅限於「燃煤發電降至10%以下」,對其他化石燃料的汰除毫無交代,更是隻字未提台灣碳排放最高的製造業,僅以「數位與綠色產業雙軸轉型」敷衍帶過。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表示,國家自定貢獻(NDC3.0)不僅對外肩負國際氣候外交功能,需向友邦清楚傳達台灣的政策優先性,並釋出投資合作的潛力;對內更應在關稅、核能公投等議題影響下,釋放穩定的政策訊號,一方面重建社會對能源轉型的信任,另一方面促使高排碳產業把握製程汰換週期,確保投資方向符合淨零承諾。


2035年碳定價未明 政府加速投資油氣


趙家緯指出,我國整體氣候政策的可信度與一致性仍有進步空間,政府雖提出「台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並以20項旗艦計畫來達成減量目標,但仍有重大缺口。例如草案未明確規劃2035年的碳定價制度,也缺乏化石燃料補貼汰除及削減海外油氣投資的具體措施,如台赴阿拉斯加投資天然氣、與澳洲公司合作於查德開發油田,皆與加速減碳的方向背道而馳。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進一步說明,台灣今年已實施碳費制度,但碳費一般費率僅收1公噸300元,再加上優惠費率、免徵額度、高碳洩漏風險等制度「七折八扣」,加速淨零轉型的推力有限。綠色金融體系網絡(NGFS)評估,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2035年的碳價須達到每噸300美金(約新台幣9000元),而國內學者王寶貫、蕭代基等於2023年所作預估,2035年的台灣碳價應達到每噸4576元。


湯琳翔再以新加坡為例,其碳稅制度為亞洲最高水準,展現減碳決心,新加坡在NDC中具體承諾,2026年碳稅從目前每噸25新幣調升到45元新幣,在2030年調升至50到80元新幣。台灣NDC也應具體對2035年碳定價提出調升承諾,加速推動產業減碳。


太陽光電增量 社會溝通不可少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秘書長陳郁屏指出,太陽光電仍是台灣再生能源的重要一環。針對經濟部設定2035年太陽光電累計目標裝置量35.02GW,規劃未來五年內新增10GW地面光電,陳郁屏認為社會還難以想像近1萬公頃的地面光電開發量,主管機關不應只有透過公開資訊方式進行社會溝通。


陳郁屏進一步說明,經濟部應利用NDC3.0時程規劃,扣合國土計畫發展規劃工具,預先思考開發利益、土地永續兼顧在地人文生態,地方政府也能從支持在地綠能發展受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