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可愛騙了 澳洲化石揭古鬚鯨大眼似寶可夢卻有凶猛尖牙
六年前,杜拉德(Ross Dullard)趁著潮水退去,在澳洲墨爾本以南的詹札克(Jan Juc)海灘尋找化石。這天,他看見岩石間有個黑色的東西,走近一看,竟是牙齒化石。他隨即知道這個發現極不尋常。
他將找到的頭骨、耳骨與牙齒化石捐贈給維多利亞博物館(Museums Victoria)研究,接著就是漫長的等待。最近,終於確認這是對鬚鯨演化研究十分珍貴的鯨類古化石,新物種還以他命名。

外表可愛的有齒鬚鯨
現代鬚鯨可謂是「無齒之徒」,牠沒有牙齒,而是大口吞食海水,再用嘴裡一片片平行排列著的鯨鬚板(baleen plates)將海水排出,留下水中的小魚小蝦維生,這也是牠們名字的由來。不過,古代鬚鯨其實是有牙齒的。
經六年研究,科學家發現杜拉德發現的古化石屬於鬚鯨。「這是一種有著大眼睛的小型鯨,還長著滿嘴片狀的銳利牙齒。」維多利亞博物館研究院博士生、報告第一作者鄧肯(Ruairidh Duncan)形容,「想像一種長得像鯊魚版本的鬚鯨,可愛的外表會騙人,實際上絕非無害之輩。」
另一位報告作者、維多利亞博物館脊椎動物古生物館館長費茲傑羅(Erich Fitzgerald)形容牠的長相「混合了鯨、海豹和寶可夢(Pokémon),卻別具特色」。
為感謝杜拉德的慷慨捐贈,新物種命名為「杜氏詹札克鯨」(Janjucetus dullardi),約生活於2600萬年前。鄧肯指出,2300萬至2700萬年前的澳洲南方海域,悠遊著「哺乳齒鯨」(mammalodontids)的遠古鯨,牠們體型小,體長通常不超過三公尺,下顎短,卻有牙齒。歷經不斷演化,才變成現在體型巨大、且無齒的鬚鯨。

兼具細節與獨特的珍貴化石
全球已發現的哺乳齒鯨共有4個物種,其中3種都在澳洲維多利亞州發現,杜氏詹札克鯨是其中之一。
根據化石頭骨跟牙齒推算,這頭鯨死亡的時候還是青少年,約2公尺長,跟床的長度差不多。在目前澳洲發現化石中,牠是最小的鯨類,也可能是第一隻幼年鯨。
根據館方說明,杜拉德找到的內耳骨與牙齒化石保留了不少細節,因此能藉此解析杜氏詹札克鯨如何進食,以及牠的聽覺、移動方式等。研究人員也利用先進的顯微斷層掃描耳蝸內的結構,進而分析牠們如何感知環境、又如何在海中獵捕。
這幾個化石兼具細節與獨特性,對科學界來說十分珍貴。費茲傑羅解釋,相較於其他生物,鯨類的數量本來就少,再加上侵蝕、食腐動物和洋流沖刷都會破壞骨骼化石。歷經幾百萬年,「真正能夠保存為化石的,僅是『被選中的少數』而已。」
哺乳齒鯨生存的年代正好是鯨類演化史的一半。杜氏詹札克鯨的化石讓科學界得以探究古代鯨類如何適應溫暖的海洋,這一點,在現今全球暖化的情境中尤為重要。
費茲傑羅說,杜拉德發現的化石解開了鯨類演化的重要篇章,這個故事也告訴大家,「改變世界的化石可能就在你家後院。」

最新生活新聞
-
-
大員皇冠尾牙春酒饗宴開席!中式美饌×早鳥驚喜×超值滿額禮
(33 分鐘前) -
2025 臺南巨人盃青棒賽閉幕 平鎮高中奪冠
(34 分鐘前) -
慶祝教師節 竹縣長楊文科頒獎表揚461位績優老師並宣布利多獎勵教師
(40 分鐘前) -
台南大遠百韓國展開跑 不出國享道地韓味 抽首爾機票
(4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