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0° )
氣象
2025-10-20 | 環境資訊中心

川普祭關稅、簽證威脅 全球海運碳費延後一年再議

預計上週五(17日)通過的全球海運徵收碳費機制遇重大挫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關稅等手段強力威脅,多國改變立場。最終,大會決議延後一年再決定。


提案在4月初步通過,但中國轉而贊成延後,歐盟也有成員國倒戈。媒體解析,川普成功拉攏多國家入其陣營。白宮發言人稱,「阻止這場災難性的表決,是美國人民與全球的重大勝利。」




川普祭關稅、簽證威脅 全球海運碳費延後一年再議


航運碳定價是第一個航運公司為碳排付費的規範,原訂2028年上路,以加速航運達成減碳目標。圖片來源:Venti Views/Unsplash


川普施壓成功


航運業約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聯合國的國際海事組織(IMO)今年4月通過海運碳費提案,促使航運使用更潔淨的燃料,以實現2050 年航運淨零排放的目標。這項措施會逐步提高污染船隻的成本,徵收的費用將用於資助綠色燃料轉型與協助開發中國家。


雖然支持國占多數,但依規定,提案要再經2/3成員國確認才能正式生效。原定本月14至17日的會議就會通過規範。


不過,川普連連施壓,威脅將對支持國課徵關稅、實施簽證限制及港口費等。16日再度透過社群平台Truth Social呼籲投下反對票,並表示「絕不容忍這種航運的『全球性綠色新詐騙稅』(global green new scam tax),任何形式下都不會遵守」。


17日,沙烏地阿拉伯提議將討論延後一年,最終以57票對49 票通過。


《路透社》報導,中國、希臘、賽普勒斯、日本與南韓等國原本均支持碳定價;但這次表決時,中國轉而投下贊成延後的一票,其餘國家則選擇棄權。


白宮發言人羅傑斯(Taylor Rogers)隨後發表聲明指出:「川普總統拯救了美國,讓我們免於這場摧毀國家的氣候詐騙……阻止這場災難性的表決,是美國人民與全球的重大勝利。」




川普祭關稅、簽證威脅 全球海運碳費延後一年再議


儘管淨零框架(NZF)已於今年4月獲聯合國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成員國通過,但上週五的投票結果仍受美國總統川普影響,海運碳稅的協議延後一年表決。圖片來源:IMO(CC BY 4.0)


航運減碳挫敗


IMO的航運「碳定價機制」是第一個航運公司為碳排付費的規範,原訂2028年上路,每年約可籌得100 億美元。


這項制度的重要推手是歐盟,歐盟執委會負責潔淨能源轉型的副主席黎貝拉(Teresa Ribera)批評延宕「極其可恥」。這不僅是歐盟的重大挫敗,甚至有成員國選擇棄權,對此,有聲音批評歐盟「缺乏領導力」。


表決也打擊了11月將在巴西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


《Politico》政治記者卡馬(Timothy Cama)稱過去川普是國際氣候舞台的「獨行者」,但如今不同了。川普在第一任期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當時沒有其它國家跟進。這次表決逆轉是重大變化,對其餘仍想努力減碳者是個壞兆頭。


減碳投資不確定性上升


《Politico》報導,擁有數家大型航運公司的希臘,在投票中棄權。希臘與會代表表示,航運淨零依賴尚未大規模可用的燃料與技術,企業須搶奪有限的資源,恐推升營運成本。


代表全球超過八成商船船隊的國際航運公會(ICS)則對結果表達失望。根據《路透社》,根據《路透社》,航運業原本期待IMO能為替代燃料和新船注入資金動能,以及相關的去風險(de-risk)行動。全球貨櫃航運龍頭馬士基(Maersk)表示,IMO 的決議讓產業的去碳化進程失去動能。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