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1° / 23° )
氣象
2025-11-06 | 環境資訊中心

【TAIWAN COP5】企業TNFD成趨勢 中華電信用資通訊投入黑琵保育

第五屆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TAIWAN COP5)24~26日在高雄駁二特區舉辦,三日的活動匯集了國內公私部門、學校和NGO等單位,以氣候變遷議題和行動解方為主軸,展現國內的氣候行動成果,進行交流及議題討論。主要發起單位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理事長邱祈榮表示,TAIWAN COP是國內氣候行動的展示平台,希望把台灣的成果綜整起來對外展示,也把國外的經驗成效引到國內,透過這個平台讓國人能夠跨域交流學習,共創更好。



【TAIWAN COP5】企業TNFD成趨勢 中華電信用資通訊投入黑琵保育

邱祈榮說氣候變遷不只是簡化在碳的議題。攝影:李育琴


TAIWAN COP5可視為台灣參與年底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的前哨站。展場內,數十個單位的攤位向民眾展示在氣候變遷的因應策略和淨零行動,並有不同主題的論壇同步進行。「企業與自然共舞」論壇從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的趨勢分析,及國內企業中華電信和國泰金控的實務案例,探討企業如何將自然資本納入治理與風險管理。


解讀TNFD最新報告 企業不能迴避生態相關議題


「氣候變遷不只是簡化在碳的議題。」邱祈榮在主持論壇時指出,1992年地球高峰會以來,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就是聯合國關注的兩大核心,過去幾年聯合國同步推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DB)的主要工作,不僅是追求淨零排放,同時也必須達成自然正向(Nature Positive)的目標。而在2022年時,聯合國提出2050年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除了緊盯各國政府,當時很重要的討論是要把企業的責任拉進來。


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環境金融倡議、世界自然基金會與非營利組織Global Canopy,共同推出的「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倡議」(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旨在鼓勵企業識別、管理和揭露其與自然相關的風險與機會。工作小組提出的建議與指南,被視為協助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相關評估報告的重要方法。


「過去兩年,TNFD在國際上興盛起來,有許多組織加入,」邱祈榮分享TNFD報告內容說,「這是未來的趨勢,國內企業應超前部署,不要認為企業做這個有什麼用。」


根據TNFD最新發布的「2025年狀態報告」,已有涵蓋20兆美元資產管理規模的620個組織,公開承諾將依照TNFD的建議進行報告。報告中指出,有63%受訪者認為,與自然相關的風險和機會對於其未來財務的展望,比氣候的風險和機會更重要,或同等重要,也就是企業組織對於自然相關議題的關注已顯著提升,不能迴避。



【TAIWAN COP5】企業TNFD成趨勢 中華電信用資通訊投入黑琵保育

邱祈榮解讀TNFD2025最新報告。攝影:李育琴


政策與監管、投資人要求 驅動企業投入TNFD


TNFD在國際間快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有二,其一為政策和監管力道的加大,以及投資人的要求。


在各國中,日本對於TNFD展現出高度的興趣。邱祈榮表示,這源自於日本政府在推動《愛知目標》時就做了許多努力。日本在2008年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基本法》,透過法律框架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永續利用。除了政府部門,法規中也把企業的力量結合起來,引領企業的商業活動兼顧生物多樣性。邱祈榮強調,政策和監管力量的加強,對於企業先行投入準備有幫助。


另外一個驅動因素是投資人開始重視。越來越多基金在投資的時候,關注企業的ESG報告和企業永續的表現,以及TNFD報告。企業做TNFD,必須掌握與自然相關的風險,以及風險所帶來的財務影響。例如颱風可能造成的基礎設施損壞,或者自然資源的開發對環境造成破壞等等,投資人要看企業是否有預期到這些風險,並加以掌控。


邱祈榮說明,TNFD所提出的框架,能讓企業藉以來評估其對自然的依賴和所受到的影響,以及後續將做哪些準備。在揭露資訊的過程中,企業能夠進一步想辦法解決風險,並且從中創造自己的商業機會。


TNFD報告也提到,針對與自然相關的議題,將與其他標準制定的機構合作,制定出全球一致、可比較且有助於決策報告的整合性方法。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近期就發布了全新的IOS17298,是提供各類組織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採取行動的國際標準,其中明確指出要有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邱祈榮表示,企業在評估風險和揭露資訊時,必須要準備後續的行動計劃。這是未來的趨勢,企業需提早思考如何執行。


中華電信發布TNFD報告 承諾具體生態保育目標


台灣企業揭露自然相關的報告在全球屬前段班,根據TNFD報告,台灣企業數位居第四。中華電信就是其一。中華電信在 2024年發布TNFD 報告書,並提出具體承諾,要在2030年前達到「淨正向影響」及「無淨毀林」的目標。



【TAIWAN COP5】企業TNFD成趨勢 中華電信用資通訊投入黑琵保育

中華電信副總李儒坤說明公司保育行動策略。攝影:李育琴


2024年是中華電信的生物多樣性元年,公司成立了生物多樣性專案團隊,規劃出生物多樣性長期保育路徑。其兩大核心目標是監管自然損失和促進自然正向,中華電信副總經理李儒坤說,「簡單的說,就是不要做壞事,多做好事。」而實際採取的行動是利用其資通訊、網路和AI 科技專長,與在地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跨領域協作,發展生態保育的實質解決方案。


中華電信在台南七股與在地鳥會合作,進行黑面琵鷺的AI影像辨識、環境水位水質監控、即時生態直播和監控警示系統,以及GPS繫放追蹤等。地方的保育團體長期面臨野外調查人力和資源不足,以及通訊基礎設施貧乏的困境,中華電信協助提供了解決方案,並將保育教育推廣至一般民眾和其供應鏈。


其他行動還包括保育瀕危植物的百種保育計畫、培養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以及推動植樹造林和將其供應鏈拉進永續行動行列等。



【TAIWAN COP5】企業TNFD成趨勢 中華電信用資通訊投入黑琵保育

中華電信在七股協助進行黑面琵鷺生態監測。資料來源:中華電信TNFD報告書截圖


以資通訊能量投入黑面琵鷺保育 發展商業模式


針對黑面琵鷺的保育行動,李儒坤指出,中華電信並不懂黑面琵鷺,也沒有生態的專長,然而其資通訊與AI技術得以在生態保育上發揮作用,透過與在地鳥會組織、學者專家合作,了解生態上面臨的問題,並且共同思考中華電信能發展什麼樣的技術來幫助當地,進而發展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不過企業無法長期投入而不求回報,李儒坤表示,後續要思考將解決方案擴大,進一步變成商業模式。例如在鳥類的自動辨識上,除了黑面琵鷺,已可做到高蹺鴴、小燕鷗等鳥類辨識,以及未來可將相關技術擴大到其他環境,甚至國際場域。「能夠一方面真正達到保育的效果,一方面也能衍生對應的商業模式,這才是雙贏。」



【TAIWAN COP5】企業TNFD成趨勢 中華電信用資通訊投入黑琵保育

中華電信在Taiwan COP5展示企業氣候行動成果。攝影:李育琴


而從黑琵保育計畫來看,實際上必須透過長期的監測調查數據分析,才能夠找到更精確有效的操作模式,這也是企業投入生態相關計畫必須是長期,且必須有利可圖的原因。


邱祈榮說出其30年來的觀察,企業要投入自然相關的行動,最重要是上位者的決心和企圖心,以及信念,由上而下展現決心,面對問題從做中學,比較能夠成功。


他指出,中華電信願意去做,且找到做這件事情的更大誘因,這就是有了信念又有誘因。此外,企業能把握機會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在智慧生態監測的系統整合,實際上是有很大的市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