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2° )
氣象
2025-05-06 | ENews新聞網

台灣44分鐘連7震!專家稱與南美7.4強震有關:地球恐進入「震動模式」

台灣東部海域昨(5)日晚間18時09分起短短44分鐘內接連發生7起地震,其中18時09分、18時53分發生規模5.5、5.9地震,全台有感。氣象署事後提醒,不排除未來3天內發生規模5以上的餘震。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也示警,只要全球任一處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全球板塊會受到影響,進入所謂的「震動模式」,因此研判昨天東部外海的地震,與近日南極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規模7.4強震有關。



台灣44分鐘連7震!專家稱與南美7.4強震有關:地球恐進入「震動模式」


▲台灣東部海域昨(5)日晚間18時09分起短短44分鐘內接連發生7起地震。(圖/氣象署提供)


根據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5日晚間18時53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5.9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東南東方33.7公里處,深度6.6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4級出現在花蓮市。稍早於晚間18時9分,也曾發生規模5.5地震,並針對花蓮與宜蘭發布國家級警報。第二次地震發生後,全台皆有明顯感受,甚至澎湖地區也測得1級震度,氣象署隨後針對宜蘭、花蓮及彰化再度發布警報。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研判,18時9分,的地震為前震,18時53分的5.9地震為主震,屬於同一地震序列,過去台東池上亦曾發生類似情況。由於主震規模經上修,預計未來3天內仍可能發生規模5至5.5的餘震,即使超過3天,仍有發生較小規模餘震的可能性,提醒民眾持續留意後續震動影響。


郭鎧紋:可能與南極德雷克海峽7.4強震有關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則指出,這一系列地震可能與近日南極德雷克海峽發生的規模7.4強震有關。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郭鎧紋解釋,全球板塊之間的能量波動會隨著時間傳遞,當地球某處發生規模7以上的強震時,全球板塊會受到影響,進入所謂的「震動模式」。根據郭鎧紋的觀察,全球平均每天會發生約3次規模5以上的地震。然而,一旦出現規模7以上的地震,地震波會在全球範圍內傳遞,導致規模5以上的地震頻率增加,平均一天會達到9次,也就代表地球就會進入「震動模式」。



台灣44分鐘連7震!專家稱與南美7.4強震有關:地球恐進入「震動模式」


▲全球任一處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地球就會進入「震動模式」。(示意圖/shutterstock)


郭鎧紋還舉例說明,今年1月7日西藏南部發生規模7.0地震後,緬甸造山帶將板塊往東推,1月21日嘉義及台南一帶就發生了規模6.4地震;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7地震後,宜蘭外海在4月8日也發生了規模5.8地震。上述案例除了台灣,世界各地在這段時間同樣較頻繁出現規模5左右的地震。而近期較大的地震,就是5月2日才發生的德雷克海峽7.4強震。


郭鎧紋表示,規模達7以上的地震能量就很強,回顧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當時台北101大樓的阻尼器也因震動而搖擺,5月2日南極德雷克海峽發生規模7.4地震,其能量相當於64顆原子彈,相比之下,規模7地震約等同16顆原子彈能量,而規模7.2地震則達32顆原子彈能量。他指出,全球任何地區發生規模7以上強震,都可能誘發能量累積較多的地區產生地震。郭鎧紋提醒,若未來其他地區再度發生規模7以上強震,台灣在接下來數周需特別提高警覺,並留意規模5以上地震的可能發生,以確保防災準備到位。


更多eNews報導
快訊/台中某大學驚傳墜樓!男自行入校墜落 搶救後傷重宣告不治
等紅燈險遭撞!台中男失控「一路衝到對面」 酒測超標遭送辦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